今年以來,山東省審計學會結合審計工作實際,積極創新審計理論研究方式,不斷改進和規范審計科研管理,優化工作流程,全省審計理論研究工作質效得到進一步提升。
一是積極創新理論研究方式。立足主責主業,圍繞重點攻關任務,探索更加科學高效的系統化課題研究方式。以課題研究為主線,將科研調研、研審結果、主題征文與專題研討等貫通起來,在確保高質量完成課題研究任務的同時,將審計項目、調研成果、征文研討和課題有機結合,發揮研究式審計的輻射帶動作用。
今年圍繞貫徹落實新修訂的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學會將《新形勢下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質量及效應研究》列為科研工作重點攻關任務,選派3名研究骨干和審計業務人員組成聯合攻關小組,跟進審計項目,依托全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政策跟蹤審計及經濟責任審計項目,邊加強實踐鍛煉,邊進行研究探索;向16個地市審計局發放經濟責任審計調研問卷,從科研的角度對經濟責任審計有關問題進行調研分析;組織開展主題征文活動,征集35篇經濟責任審計論文,擇優評選12篇論文進行重點交流學習,結合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現狀,從審計項目審計組織方式管理、審計實施、審計評價及結果運用等方面分析了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探索了破解路徑;舉辦以“深化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為主題的全省審計理論研究專題研討班,采取專家授課與專題研討相結合的方式,緊密結合近年來經濟責任審計的工作實際,就經濟責任審計的經驗、成效以及存在的難點和問題,新時代經濟責任審計如何進一步創新與發展等進行了深入研討。
二是不斷加強審計科研管理。建立健全更加符合全省審計科研特點、實際情況和工作需求的科研工作制度和課題管理方式,更加科學合理地加強科研工作管理和指導,充分發揮制度約束與激勵作用,用完善的制度保障和提升科研工作效能。
根據工作實際,通過“三步走”對科研課題管理提質增效。一是完善科研工作制度。修訂《山東省審計廳重點科研課題管理辦法》,立足全省科研工作實際情況,對課題立項、中期檢查、課題結項及經費資助使用等環節進行了修改完善。二是改進課題管理方式。一方面,嚴把重點課題研究質量。嚴把立項關,組織專家評估,強化研究選題論證;嚴把管理關,通過實地檢查、函詢、召開匯報交流會等形式,對課題進展情況進行實時調度、跟進督導和中期檢查,及時糾偏;嚴把結項關,組織科研院所和審計實務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結項評審,充分依據評審意見確定評審結果。另一方面,建立課題管理臺賬,系統梳理歷年來課題立項、中期檢查、結項等明細情況,及時了解跟進課題進度,查缺補漏、督促落實,規范課題管理。三是轉變考核方式。修訂《科研成果計分標準》,在計分內容方面修改了對科研參與程度和征文活動入選級別的考核,在計分標準方面修改了課題完成獲獎和征文活動的分值標準。根據科研成果計分情況對年度科研工作進行評價,實行全省審計科研工作情況通報制度,以通報促工作。從落實效果來看,科研工作制度和課題管理方式的完善使科研工作的規范性、可操作性和實用性明顯增強,科研管理效能得到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