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1.關于推進大數據審計工作的幾點思考
劉 星 牛艷芳 唐志豪
大數據審計研究[兩篇]
2.電子數據審計取證模式研究
程 鋮 李 睿
3.河南省審計廳大數據環境下“五個關聯”審計思路與方法
翟群麗 魏志浩 等
4.基于政府預算的國家審計制度優化研究
劉玉廷 郭 林 李冰慧
5.論國家審計對金融行業監管套利的監督
——以交叉金融創新為例
馬軼群 崔倫剛
6.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理論基礎與方法
李博英 尹海濤
7.完善扶貧資金審計的對策研究
劉 靜
8.風險資本、信息披露質量與審計師報告穩健性
雷光勇 曹雅麗 劉 茉
9.國家審計對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與審計收費的影響研究
朱曉文 王 兵
10.審計質量、會計準則變更與管理層迎合分析師預測
冉明東 王成龍 賀 躍
11.媒體監督、內部控制與審計意見
張麗達 馮均科 陳軍梅
12.我國內部控制規范的頒布抑制了認知性盈余管理嗎?
李 英 周守華 竇笑晨
13.內部控制與關聯交易:基于效率促進觀和掏空觀分析
張洪輝 章琳一 張 蕊
14.我國企業IT 投資對財務報告內控實施成本與盈余信 息質量的影響研究
張子余 楊 慧 李常安
15.地方政府債務與經濟增長
——基于審計署2010-2013年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
胡奕明 顧雯
關于推進大數據審計工作的幾點思考
劉 星 牛艷芳 唐志豪
【摘要】 大數據技術的廣泛應用給國家經濟社會運行與發展帶來深刻影響,而國家審計是促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審計大數據是國家審計實現全覆蓋的必由之路。本文立足于我國現階段國家審計領域推進大數據戰略的信息化背景、監督職能和發展目標,從數據特征、技術特征和應用特征深刻闡釋大數據審計內涵,并從審計數據中心建設、數據采集、數據處理、數據分析、組織模式和風險管理六個方面提出推進大數據審計工作面臨的若干挑戰與困難,呼吁各界共同關注研究大數據審計的相關政策制度完善、技術方法創新、組織方式創新、審計標準等應用問題,以期能更好地推動大數據審計的科學健康發展,提升國家審計服力于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能力。
電子數據審計取證模式研究
程 鋮 李 睿
【摘要】 電子數據審計在推動國家審計創新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且逐步形成了以“總體分析、發現疑點、分散核查、系統研究” 為特點的數字化審計方式。受現階段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較為滯后、相關法律體系建設不夠完善以及數據產生、存儲和采集過程中人為因素干擾等問題所限,電子數據審計在取證方面存在諸多困難和風險。本文深入分析了電子數據審計的特點以及存在的問題,結合審計準則和審計取證的一般思路,從“證實問題”和“達成共識” 兩個方面,論證了電子數據和數據分析結果直接作為審計證據、對全部或部分電子數據分析結果進行調查取證和對電子數據分析結果進行抽樣調查取證等三種電子數據審計取證的模式及其適用的場景和條件,并從數據源管理、數據關聯分析和技術方法創新等角度提出了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為審計實務提供參考。
河南省審計廳大數據環境下“五個關聯”審計思路與方法
翟群麗 魏志浩 等
【摘要】 本文主要介紹了河南省審計廳踐行審計監督全覆蓋、落實劉家義審計長“五個關聯” 的要求,在大數據環境下,開展數據集中和分析工作的審計實務研究。詳細闡述了河南省廳創新組織方式和工作方法,加強“五個關聯”,通過跨領域、整體視角的數據比對分析,完整追蹤資金流向,全面掌握資金分配,消除信息孤島,達到了信息資源的共享和工作的高度協同,提升了政策制定和綜合評價能力,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了各類數據的審計價值最大化,最大程度實現了審計重點和審計事項的全覆蓋。最后,針對數據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提升審計人員大數據分析思維、完善數據中心系統建設、加大數據集中力度、加強對市縣數據分析工作的指導、強化人才培養等進一步推進“五個關聯” 的措施和辦法。
基于政府預算的國家審計制度優化研究
劉玉廷 郭 林 李冰慧
【摘要】 作為政治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預算反映著一定時期內政府活動的范圍、方向和重點,政府預算的有效性離不開審計監督,國家審計制度安排要順應政府預算的變化,服務于政治文明的發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隨著政治文明發展帶來的政府預算變化,勢必對國家審計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將政府預算與國家審計的研究置于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發展目標中,在系統地梳理了政治文明、政府預算與國家審計之間關系的基礎上,圍繞政府預算變化對國家審計提出的要求,從預算透明化、民主化、規范化、績效化、公正化和問責化六個方面,探討了如何實現與政府預算相耦合的國家審計制度安排,以完善我國審計監督制度。
論國家審計對金融行業監管套利的監督
——以交叉金融創新為例
馬軼群 崔倫剛
【摘要】 監管套利是引發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我國的交叉金融創新已成為監管套利的多發地帶,而分業監管模式和微觀審慎監管原則又使得交叉金融創新處于監管真空。與其他監管部門不同,國家審計具有非競爭和再監管的特點,可以對金融行業在交叉金融創新中的監管套利進行有效的審計監督。本文闡述了交叉金融創新的監管套利表現,主要包括銀信合作的監管套利、銀證合作的監管套利和銀保合作的監管套利三個方面,在使用博弈模型分析了國家審計參與監督金融行業監管套利的必要性之后,探討了對監管套利的審計監督內容及強化審計監督的策略。國家審計主要是通過對金融機構及金融監管部門的審計,實現對監管套利行為、監管套利空間以及監管套利根源的監督,對我國的金融穩定和防范金融風險發揮作用。
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
離任審計的理論基礎與方法
李博英 尹海濤
【摘要】 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是干部監督工作的深化與創新,是對領導干部履行自然資源資產責任情況的全面考核與檢驗,這項工作在我國剛剛開始試點,目前還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供借鑒,也沒有一套完整的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理論與方法。本文對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政策依據及必要性、緊迫性進行簡述,對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理論與方法進行了歸納整理,在對前人研究成果學習借鑒的基礎上,提出了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七大理論基礎與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八個基本方法,同時結合我國實際就如何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提出需要進一步完善的五項重點工作。
完善扶貧資金審計的對策研究
劉 靜
【摘要】 扶貧資金審計是“十三五”時期的重點審計工作之一。我國的扶貧攻堅戰已進入最后決勝階段,扶貧任務十分艱巨。而目前扶貧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存在資金閑置、浪費、冒領、挪用、違規使用、貪污腐敗等行為,迫切需要加強對扶貧資金使用的監控。本文基于我國扶貧開發面臨的援助困境、公共受托經濟責任理論和公共管理理論闡述了扶貧開發資金監控對國家審計的內在需求;通過對現狀分析,發現我國扶貧資金審計目前在審計目標、審計內容、審計方法、成果利用、審計整改、信息公開、制度建設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針對這些不足,從關注績效、擴展審計內容、充分利用大數據、提高審計成果利用率、強化審計整改、加大審計結果公告力度和逐步構建扶貧審計工作長效機制等七個方面提出完善扶貧資金審計的對策建議。
風險資本、信息披露質量與
審計師報告穩健性
雷光勇 曹雅麗 劉 茉
【摘要】 風險資本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中具有重要作用。已有研究主要考察風險資本參與公司治理的后果,且主要關注于創業企業。本文以深交所A 股公司為樣本,考察風險資本對成熟企業整體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以及審計師對此影響的反應。研究發現,有風險資本參與的企業整體信息披露質量顯著更高;風險資本高質量的信息需求使得審計師面臨的信息風險更低,審計師報告穩健性相應降低。風險資本影響審計師報告穩健性的目的并非基于短期退出動機和低質量信息需求的審計合謀,而是為了建立基于高質量信息需求以及雙方認證作用的能力互補機制??疾祜L險資本對成熟企業信息披露質量及審計師報告穩健性的影響,有助于建立風險資本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具體路徑。
國家審計對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
與審計收費的影響研究
朱曉文 王 兵
【摘要】 監督并核查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是國家審計的職能之一?;趯徲嬍?/span>2010-2014年公布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審計結果公告,通過傾向值得分配對和雙重差分模型探究審計署二次審計對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和審計收費的影響。研究發現,審計署二次審計能夠顯著改善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表現為應計額的降低,證明了審計署二次審計監督的有效性。進一步地,國家審計對審計收費沒有顯著影響,但按照會計師事務所規模分類后的研究結果表明,非“十大”所即小所的社會審計收費顯著提高,“十大” 所的社會審計收費則無顯著變化。論文從對注冊會計師執業行為影響的角度審視國家審計的作用,提供了國家審計對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與審計收費影響的經驗證據。
審計質量、會計準則變更與
管理層迎合分析師預測
冉明東 王成龍 賀 躍
【摘要】 從會計準則變更的角度,我們探討了審計質量對管理層迎合分析師預測的影響,進而揭示審計師、管理層和制度環境三者之間的關系。運用2004-2012年度中國A 股上市公司數據,研究發現管理層通過盈余管理迎合分析師預測,高質量的審計能夠抑制該行為,但是2007年會計準則變更減弱了審計質量與管理層迎合程度的負向關系。研究結果表明:迎合分析師預測是管理層盈余管理的重要動機之一,審計師能夠對管理層這種機會主義行為產生監督效應,但是會計制度的變遷則可能削弱了審計師的作用。因此,在加強對管理層迎合行為監管的同時,相關利益方應適時改進會計準則和審計技術方法體系,以保證資本市場良好的信息環境。
媒體監督、內部控制與審計意見
張麗達 馮均科 陳軍梅
【摘要】 隨著上市公司業務的復雜及公司治理的隱蔽性增加,審計師面臨著巨大的審計風險。在新的信息市場環境中,媒體的多樣化重塑了審計師的信息環境和外部約束環境,進而影響審計意見的出具。通過結構方程模型中的路徑分析研究表明:媒體監督顯著影響審計意見的出具,而這種影響是通過內部控制的中介效應來實現的。具體表現為,媒體的持續關注與報道,越容易真實反映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引起管理層的重點關注和改進,從而審計師傾向于出具非標準的審計意見;進一步分析發現:當媒體發表性質較為嚴重的負面報道、深度報道以及追蹤報道時,下一期企業內部控制存在著重大缺陷,而當管理層對內部控制沒有改進意愿時,審計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的機率更大。
我國內部控制規范的頒布抑制了
認知性盈余管理嗎?
李 英 周守華 竇笑晨
【摘要】 旨在懲罰財務舞弊的美國薩班斯法案對認知性盈余管理(CEM)的消除效果已得到驗證。為了檢驗作為中國版薩班斯法案的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在頒布后是否抑制了CEM,本文采用Benford定律分析了1990至2014年間凈利潤為正的全部A 股上市公司盈余數據。研究發現,CEM在內控規范體系頒布前廣泛存在,但是內控規范體系頒布后CEM在整體上并未明顯消除;CEM在內控規范體系頒布后的自愿實施階段依然存在,但在強制實施公布的當年得到了消除,而在強制實施公布后兩年又出現反彈。研究還發現,CEM并沒有因較高的內部控制質量而得到完全抑制。這表明,與美國薩班斯法案的實施效果不同,我國企業內控規范體系對CEM的抑制效果呈現階段性和時效性特征,應該提升內控規范體系的法律地位和強制執行力并明確規定嚴懲措施,同時審計機構在出具審計意見時也應該重點關注企業CEM。
內部控制與關聯交易:
基于效率促進觀和掏空觀分析
張洪輝 章琳一 張 蕊
【摘要】 本文利用中國上市公司的關聯交易和內部控制數據,采用混合回歸方法,發現內部控制缺陷和關聯交易正相關:存在內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其關聯交易的金額、次數和比例更高。將關聯交易分類為效率促進類的正常關聯交易、掏空類異常關聯交易,發現公司內部控制缺陷對異常關聯交易的影響要比正常關聯交易的影響更大。還采用具有準自然實驗性質的雙重差分方法,利用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缺陷整改事件研究了內部控制缺陷整改前后上市公司關聯交易的差異,研究發現:存在內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整改后,異常關聯交易顯著減少而正常關聯交易不受該整改行為的影響。研究表明,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能夠抑制異常關聯交易的發生,能夠授權效率促進類正常關聯交易的實施。
我國企業IT投資對財務報告內控實施成本與盈余信息質量的影響研究
張子余 楊 慧 李常安
【摘要】 我國企業不斷增加的IT投資對財務報告內控實施成本產生了重要影響。然而迄今為止,關于企業IT投資對會計審計活動影響的相關研究仍然較少。以往有研究認為,我國企業最重要的ERP類IT投資降低了上市公司的盈余信息質量;但我們發現以往研究設計中忽視了2007年會計準則變遷對可操控應計項目的影響。本文以321組IT投資企業與配對樣本的數據為研究樣本,在控制2007年會計準則變遷對可操控應計項目計量影響的基礎上,發現我國企業的IT投資并不會降低盈余信息質量,有證據表明我國企業的IT投資會提高上市公司盈余信息質量,本研究結論不受公司股權性質的影響。
地方政府債務與經濟增長
——基于審計署2010-2013年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
胡奕明 顧雯
【摘要】 近年來,地方政府舉債是否能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是否存在正向關系,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問題。然而,國內理論界一直缺乏直接的實證證據。為此,本文應用審計署2010-2013年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數據,通過多元統計分析,我們發現:地方政府債務能夠促進地區經濟增長,即兩者之間呈正相關,但未發現兩者之間存在拐點,即倒“U”型關系。另外,地方政府債務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在經濟不發達地區、高金融支持力度地區以及人口遷出地區更為明顯。這是因為人口遷出通常與經濟不發達有關,而經濟不發達地區經濟的增長更依賴政府的推動,從而使得政府債務拉動經濟的作用更加突出,同時,高金融支持地區因融資方便這種作用亦會得到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