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1.穩增長等政策執行情況跟蹤審計的市場傳導效應研究
王 雷 劉 斌
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研究[兩篇]
2.膠州市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實踐與思考
陳朝豹 耿翔宇 孟 春
3.縣級黨政主要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研究
錢水祥
4.試析大數據環境下的數據式審計模式
鄭 偉 張立民 楊 莉
5.地方審計機關負責人任免征求上級意見提高審計質量了嗎?
——來自我國地市級審計機關負責人任免的證據
吳秋生 郭檬楠 上官澤明
6.政策執行效果審計初探
蔡 春 唐凱桃 劉玉玉
7.社會審計、反腐與國家治理
王彥超 趙 璨
8.政府控制、公司特征與網絡財務報告系統質量研究
——基于公司網站數據的分析
王海林 李 斌
9.環境不確定性、企業社會責任與審計收費
陳 峻 楊旭東 張志宏
10.審計質量替代指標有效性檢驗與篩選
張宏亮 文 挺
11.審計信任、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及其審計師選擇
——來自中國資本市場的檢驗
易 玄 謝志明 樊雅琦
12.盈余管理和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披露
——基于強制性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披露的實證研究
尹 律
13.內部控制、產權性質與超額在職消費
——基于2007-2014年非金融上市公司的經驗研究
牟韶紅 李啟航 陳漢文
14.國家治理現代化背景下政府內部控制的職能拓展
陳文川 余應敏
15.美國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定位
唐建華 楊漢明 萬壽瓊
穩增長等政策執行情況跟蹤審計的市場傳導效應研究
王 雷 劉 斌
【摘要】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方法檢驗穩增長等政策跟蹤審計的市場傳導效應,并進一步探討上述市場傳導效應在不同企業間的差異。實證結果表明:投資者對政策類事件和公告類事件給予了區別對待。具體表現為,在政策類事件日附近市場反應顯著為正,而在公告類事件日附近市場反應顯著為負。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就政策類事件的市場反應而言,投資者對非國有性質、受政策支持較少、發生業績下滑、虧損以及新募集資金使用進度較快的企業給予的正向反應更加強烈;針對公告類事件而言,投資者對業績下滑、發生虧損、受政策支持較多、新募集資金使用進度較慢企業的負向反應更加明顯。上述結果表明,穩增長等政策跟蹤審計不僅通過推動宏觀經濟政策的貫徹落實向市場傳遞了較為積極的信號,還能通過對問題的及時披露起到揭示問題和預警風險的作用。
膠州市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實踐與思考
陳朝豹 耿翔宇 孟 春
【摘要】2015年以來,山東省膠州市積極探索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取得較好成效。通過審計,發現并推動解決了自然資源資產管理領域一些風險隱患,試編了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建立了自然資源資產臺賬,并開展了自然資源資產離任交接制度試點,從而強化了領導干部的生態文明意識,促進規范了自然資源資產的管理。本文系統總結了膠州市科學立項分類實施、健全工作機制、整合審計資源、創新審計方法、建立可操作性較強的評價指標體系等經驗做法。同時,針對他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進一步深化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意見和建議:一是科學界定審計范圍和重點;二是進一步優化評價指標體系設置;三是努力提高數據準確性;四是更多采用結合型的組織方式;五是提高審計報告的簡約實用性;六是加強審計能力建設;七是推進審計項目課題化。
縣級黨政主要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研究
錢水祥
【摘要】縣級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對縣域內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負有主要責任。本文針對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中發現的困難和問題,論述了縣級黨政主要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應該“審什么”“評什么”“怎么審”以及“如何定責”等關鍵事項。本文闡述了土地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海洋資源、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和大氣污染防治的審計重點;剖析了圍繞權力運行軌跡、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實施審計評價,整合審計資源與其他專業審計相結合,運用最新審計技術方法提升審計效率,堅持“黨政同責”“權責一致”準確界定和落實責任等具體內容;提出從建立協調機制、健全相關制度、完善評價體系、加強隊伍建設和深化理論研究五個方面構建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保障體系。
試析大數據環境下的數據式審計模式
鄭 偉 張立民 楊 莉
【摘要】 大數據產生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相互融合創新之時,成為重要的技術變革,大數據技術對審計發展也將產生重要影響?!秶鴦赵宏P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完善審計制度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都提出探索在審計實踐中運用大數據技術的途徑。在傳統環境下,數據式審計模式研究比較明確,而在大數據環境下數據式審計模式有待研究。本文首先通過分析審計模式發生的變化,審計能力提升的方向來研究大數據給數據式審計模式帶來的影響,接著從成本效益角度和需求供給角度分析審計模式改進的可行性,然后提出從邏輯流程、網絡架構和應用架構的角度對大數據環境下的數據式審計模式進行完善性設計,最終探討了該審計模式的應用效果并設計了效果評價指標,以期提供大數據環境下數據式審計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思路。
地方審計機關負責人任免征求上級意見提高審計質量了嗎?
——來自我國地市級審計機關負責人任免的證據
吳秋生 郭檬楠 上官澤明
【摘要】以200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和201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對地方審計機構負責人任免制度的兩次修訂為背景,選取2003至2012年我國地市級審計機關的平衡面板數據為樣本,從審計獨立性角度出發,實證研究這一制度的變化對審計質量的影響。研究發現,地方審計機關負責人任免征求上級意見,可以顯著提高審計質量。研究結論對于理解和貫徹《關于完善審計制度若干重大問題的框架意見》,正確把握以加強地方審計機關獨立性為導向的審計領導體制改革方向有啟示意義。
政策執行效果審計初探
蔡 春 唐凱桃 劉玉玉
【摘要】政策執行效果審計是國家審計服務國家治理、提高國家治理效率的重要途徑。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主要國家均已開展了政策執行效果審計,但與之相關的理論研究卻相對滯后。本文對政策執行效果審計的涵義進行了界定,從公共受托經濟責任觀、國家審計功能拓展以及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現實需要等三個方面確立了政策執行效果審計的基本理論依據,并就政策執行效果審計的目標和內容進行了理論探討,旨在為政策執行效果審計實務工作的開展提供理論支撐,同時也可為政策執行效果審計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借鑒。
社會審計、反腐與國家治理
王彥超 趙 璨
【摘要】 完善國家治理是重要的戰略性研究話題,國家審計是完善國家治理的重要機制。研究完善國家治理的其他路徑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社會審計可能是促進國家治理完善的一個選擇?;趪猩鲜泄具^度“吃喝”腐敗視角,本文研究了注冊會計師審計在國家治理中的作用。研究發現,注冊會計師在國家治理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二具體表現為,注冊會計師審計能監督國有上市公司過度“吃喝”現象,過度“吃喝”程度越高的上市公司越容易收到非標準審計意見。注冊會計師也能抑制國有上市公司過度“吃喝”程度。被出示非標準審計意見的國有上市公司,其過度“吃喝”程度在下一年度下降幅度更大。研究意味著,與國家審計類似,注冊會計師審計也在國家治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政府控制、公司特征與網絡財務報告系統質量研究
——基于公司網站數據的分析
王海林 李 斌
【摘要】 “互聯網+”國家發展戰略為企業利用網絡技術改善管理帶來了機遇和挑戰,而公司網站是上市公司“互聯網+”應用的最直接果道。本文以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上交所全部上市公司為樣本,以樣本公司網站為對象,對我國上市公司網絡財務報告系統質量及影響它的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發現,產權性質對公司網絡財務報告系統質量具有一定影響,與政府控制企業相比,非政府控制企業的網絡財務報告系統質量更差。公司盈利能力有助于提高公司的網絡財務報告系統質量,債務資本比重、公司發展能力、公司資產管理能力與公司網絡財務報告系統質量呈負相關關系,公司規模越大、上市時間越短網絡財務報告系統質量越高,而管理層是否持股和管理層年齡對提高網絡財務報告系統質量沒有顯著作用。
環境不確定性、企業社會責任與審計收費
陳 峻 楊旭東 張志宏
【摘要】 以每股社會貢獻值為企業社會責任表現的代理變量,研究在環境不確定條件下企業社會責任與審計收費的關系。結果顯示,企業的社會責任表現與審計收費顯著正相關,原因是企業可能通過良好的社會責任表現以轉移利益相關者視線從而掩飾其盈余管理等行為,而審計師將會針對性地實施更多的審計程序,并提高風險估價,因而導致審計收費提高。進一步研究發現,環境不確定性是上述兩者關系的調節性影響因素,相對于環境不確定性較低的企業,環境不確定性較高企業的社會責任表現與審計收費的關系更為顯著,這說明如果企業在面臨較高的環境不確定性時仍然有著良好的社會責任表現,將存在更大的掩飾其盈余管理等行為的可能,從而導致審計師更大幅度地提高審計收費。
審計質量替代指標有效性檢驗與篩選
張宏亮 文 挺
【摘要】以替代指標來表征不可直接觀察的審計質量,其有效性如何,值得檢驗。在國內外文獻回顧的基礎上,確定了應計質量、審計收費等六個最常用的審計質量替代指標。采用我國上市公司的數據,選取權益資本成本效應、違規可能性和財務報表重述概率作為過濾檢驗變量,逐一檢驗了各個審計替代指標的有效性。結果發現,審計機構是否為國內“十大”會計師事務所和以Jones模型為基礎的可操控性應計這兩個指標的審計質量替代性最好;盈余穩健性和盈余反應系數沒有通過過濾檢驗。審計機構是否四大和審計收費這兩個指標沒有全部通過過濾檢驗,其有效性存疑。
審計信任、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及其審計師選擇
——來自中國資本市場的檢驗
易 玄 謝志明 樊雅琦
【摘要】國際投資者如何進行審計師選擇,其審計信任受何影響,是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國際化發展亞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實證檢驗發現: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 )更傾向選擇國際“四大”;我國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削弱了QFII對國際“四大”的審計信任。研究結果表明,制度信任是影響國際客戶審計信任的重要因素,高聲譽國際“四大”更容易獲得國際客戶的審計信任。這為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國際化戰略實施提供以下啟示:國際化不僅要求國內所加強國際聲譽建設和品牌管理,也需要會計監管部門加強中國會計制度建設,提升國際投資者對中國資本市場及參與者的制度認同,幫助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獲得國際客戶的審計信任。
盈余管理和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披露
——基于強制性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披露的實證研究
尹 律
【摘要】盈余管理是影響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披露的因素之一。學界已證明內部控制對于盈余管理發生作用,卻沒有深入研究盈余管理對于內部控制缺陷信息乃至缺陷認定標準披露的反作用。本文以滬深證券市場2013至2014年納入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實施范圍的上市公司為樣本,實證檢驗盈余管理對于內部控制缺陷認定標準披露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內部控制缺陷的認定標準越不透明。該結論為管理層的機會主義行為提供經驗證據,為內部控制信息質量的完善和優化提供理論引導和實踐參考。
內部控制、產權性質與超額在職消費
——基于2007-2014年非金融上市公司的經驗研究
牟韶紅 李啟航 陳漢文
【摘要】在充分梳理國內外在職消費研究文獻的基礎上,以內部控制對于上市公司超額在職消費的抑制作用為主要研究目標,從外部政策變化視角入手,即借助限薪令和八項規定的頒布,利用廈門大學內部控制指數(2007 - 2014 ),區分國有與非國有上市公司,對我國2007-2014年非金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和超額在職消費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高質量的內部控制顯著降低上市公司超額在職消費程度,運用工具變量控制內生性之后,上述結論依然穩健,而且,國有上市公司中內部控制對于超額在職消費的抑制作用更為明顯;分別對2009年限薪令出臺的前后情況、2012年八項規定出臺的前后情況進行了研究,發現政策生效后內部控制對國有上市公司超額在職消費的抑制作用更加明顯。
國家治理現代化背景下政府內部控制的職能拓展
陳文川 余應敏
【摘要】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背景下,有效的政府內部控制是各項改革措施的制度保障。其職能是以服務國家治理需求為主要發展動力,通過作為國家治理建設推動者實現自身拓展。本文認為,政府內部控制應具有三重遞進職能:防范業務風險、打擊貪污腐敗和實現監督制衡的查錯防弊監控職能;建立健全制度建設、保障信息數據安全和促進合理配置資源的改進管理效率職能;提升政府治理效能、踐行法治精神、助推德治文化的推進國家治理職能。鑒于此,應積極穩妥有序地推進政府內部控制規范落實,以更好地滿足國家治理現代化需求。
美國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定位
唐建華 楊漢明 萬壽瓊
【摘要】美國《薩班斯一奧克斯利法案》要求對公眾公司的內部控制進行獨立審計。通過分析COSO內部控制整合框架及美國內部控制審計準則制定過程中的文獻,闡釋美國內部控制審計定位中的重大問題,包括內部控制審計的范圍、時間維度、工作投入、發表意見的形式、缺陷認定標準、與財務報表審計的關系等,特別是挖掘之所以這樣定位背后的原因,對以前相關研究進行了補充和完善。在制定我國內部控制審計標準過程中,曾發生過激烈的爭論,當前審計實務中也存在模糊認識。研究澄清了審計理論和實務界的認識誤區,推動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控制審計水平的提升和財務報表審計技術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