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1.德國聯邦審計院的司法特征及樣本意義
周維培
2.完善國有企業審計監督制度專題研討會觀點摘要
本刊編輯部
國有企業審計比較研究[兩篇]
3.國外國有企業審計情況與借鑒
王長友 戚艷霞
4.法國審計法院國有企業審計情況與借鑒
許寧舒
5.西方審計研究的科學知識圖譜分析
王 偉 孟 焰
6.優化審計人員行為管理研究
郭長水 黃春媚
7.國家審計能發揮反腐敗作用嗎?
陳麗紅 張龍平 朱海燕
8.宏觀審慎監管模式下政府金融審計與金融穩定
楊書懷
9.政府財政信息披露在國家審計服務國家治理中的作用路徑研究
謝柳芳 韓梅芳
10.公平正義綜合指數對國家審計的啟示
趙昊東 趙景濤
11.標準審計報告改進、管理層和審計人員的關系與管理層溝通意愿
——一項實驗證據
張繼勛 蔡閆東 劉文歡
12.財務報表重述、產品市場競爭與異質性風險
趙艷秉 李青原
13.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對公司風險承受是否具有抑制效應?
——中國版“薩班斯”法案強制實施的風險后果分析
王永?!∈嗝?/span>
14.董事會國際化與審計師選擇:來自中國資本市場的經驗證據
杜興強 譚 雪
15.強制輪換后重修舊好:簽字注冊會計師重新上任的效果研究
蔣心怡 陶存杰
德國聯邦審計院的司法特征及樣本意義
周維培
【摘要】 德國最高審計機關聯邦審計院的名稱隱含其司法特征,把它稱作“院”反映了審計院各個層級決策程序的合議性質,而不是暗喻著它擁有司法權。德國聯邦審計院的司法特征主要包括決策機制遵循合議制原則,審計院成員的職業化體系與法官制度銜接,審計報告類似合議庭裁定書,審計院地位接近聯邦憲法法院。在20世紀下半葉世界范圍內的國家審計現代化的進程中,德國聯邦審計院是最早由憲法確立其法律地位的最高審計機關之一,其相對而非絕對的、具有特殊指向和含義的“獨立性”,為各國最高審計機關所矚目,成為帶有示范性的國家審計發展趨勢的引領者,這種司法特征具有不可比擬性,無法復制和簡單模仿,它建立在德國獨特的政治、經濟、歷史背景之下的,堪稱具有德國特色的國家審計體制,對其他國家產生積極影響并具有樣本意義。
完善國有企業審計監督制度
專題研討會觀點摘要
本刊編輯部
【摘要】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要求“健全國有資本審計監督體系和制度,實行企業國有資產審計監督全覆蓋,建立對企業國有資本的經常性審計制度”?!秶鴦赵恨k公廳關于加強和改進企業國有資產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意見》明確要求“探索建立國有企業經常性審計制度,對國有企業重大財務異常、重大資產損失及風險隱患、國有企業境外資產等開展專項審計”。為貫徹落實中央要求,探索如何完善國有企業審計監督制度,促進和加強國有資產監管,中國審計學會和北京工商大學于2016年3月25日在北京聯合舉辦了“完善國有企業審計監督制度”專題研討會。與會專家就國有企業改革中國家審計的定位、作用與任務,國有企業改革中國家審計的組織與運行,國家審計制度的完善等問題展開了深入的討論?,F將與會專家發言摘要刊登出來,供參考。
國外國有企業審計情況與借鑒
王長友 戚艷霞
【摘要】 深入推進新一輪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是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本文在對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八國最高審計機關國有企業審計進行比較研究的基礎上,歸納提煉各國國有企業審計的特點和經驗做法。進而,立足我國當前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提出完善國有企業審計監督制度的七點建議:完善法律法規和制度,明確審計機關對不同形式的國有資本進行審計的權限;以管資本為主線,實現國有資產審計監督全覆蓋;分別確定不同功能國有企業的審計目標和重點;突出重點地構建國有企業審計類型體系;對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全過程實施跟蹤審計;加大審計結果公告力度;加強核查社會審計機構出具的國有企業相關審計報告。
法國審計法院國有企業審計情況與借鑒
許寧舒
【摘要】 作為國有經濟占比重相對較高的歐洲國家,法國對國有企業的審計監督對我國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國有企業審計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本文歸納了法國審計法院對國有企業的審計情況與特點,并分析了它在國有企業私有化進程中的審計重點,包括國家參股局的職責履行情況、企業資產重組后的運營情況、企業的薪酬制度、失業保障制度、退休制度及環保措施等。最后,本文結合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現狀,對國有企業的審計提出了建議,包括全面審計、突出重點,拓寬審計內容,加強對國有資產出資人的審計,國家審計與社會審計充分結合,完善審計結果公告制度。
西方審計研究的科學知識圖譜分析
王 偉 孟 焰
【摘要】本文對西方審計學相關期刊1994至2014年所發表的審計研究文章及其引文進行科學知識圖譜研究。通過自動聚類標簽視圖分析、時間線視圖分析和知識聚類分析,將西方審計研究劃分為16個研究領域,勾勒出審計研究脈絡,并歸納分析了每個研究領域的研究議題。通過報告和分析高被引文獻、高突現性引文、高中介中心性引文、高Sigma值引文,本文指出了西方審計研究中最活躍的研究領域、研究進程中轉折點式重要文獻、聯系不同研究領域的重要文獻,并對審計學未來研究方向進行展望。
優化審計人員行為管理研究
郭長水 黃春媚
【摘要】在國家審計的各項工作中,審計人員行為決定著審計工作任務完成的效率和效果,審計人員行為已經成為決定審計工作質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優化審計人員行為管理既包括審計機關領導體制、審計工作在社會的地位、審計機關管理文化狀況、審計人員經濟待遇等外部環境因素,還包括個人成長環境、審計人員性格特征、審計人員個人價值觀等個人自身因素。本文在審計人員能力、審計人員行為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深入分析審計人員能力對審計行為影響的運行機制,繪制出審計人員“動機———行為” 模式圖和審計人員能力提升對審計人員行為的影響機制流程圖,關注審計人員能力提升對審計人員行為的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以及審計機關對審計人員行為管理需要優化的相關領域,提出了強化國家審計發展戰略對審計人員行為的引領作用、啟動審計人員能力提升工程、進一步優化審計機關人事管理工作、加強審計人員行為管理等相關對策。
國家審計能發揮反腐敗作用嗎?
陳麗紅 張龍平 朱海燕
【摘要】 本文以2002-2011年我國31個?。ㄗ灾螀^、直轄市)的數據為樣本,實證研究發現:國家審計人員投入或被審計單位數增加1%,下一年各省貪污賄賂立案數分別下降19.59%和4.22%,該結論說明國家審計投入越大,腐敗治理越有效果。國家審計違規金額糾正率或審計報告信息被批示采用率提高1%,則下一年各省貪污賄賂立案數分別下降2.44%和1.66%,該結論說明國家審計問責力度越強,腐敗治理越有效果。法律制度環境的完善有助于增強國家審計投入和審計問責與腐敗治理之間的關系。本文的發現為我國監管部門完善腐敗治理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也為我國加大國家審計投入,增強國家審計問責力度,實現國家審計全覆蓋提供了有力的證據支持。
宏觀審慎監管模式下政府金融審計
與金融穩定
楊書懷
【摘要】 以關注金融系統性風險為主要特征的宏觀審慎監管是繼次貸金融危機后全球金融監管的方向。為此,中央銀行為了進一步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自2016年起將現有的差別準備動態調整和合意貸款管理機制“升級”為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在宏觀審慎監管模式下,識別系統性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是政府金融審計發揮“免疫系統”功能、促進國家治理的現實選擇。本文基于金融穩定分析框架,闡述了宏觀審慎監管模式下政府金融審計維護金融穩定的理論優勢,據此提出政府金融審計維護金融穩定的路徑選擇。
政府財政信息披露在國家審計服務國家治理中的作用路徑研究
謝柳芳 韓梅芳
【摘要】 本文基于國家審計的治理功能,以政府財政信息披露為切入點,用2009至2014年我國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數據,實證考察國家審計功能的發揮對政府財政信息披露及國家治理的影響,為理解審計服務國家治理的觀點提供了新的證據。研究表明:國家審計具有治理功能,國家審計的治理作用受到審計努力程度的影響,即國家審計投入力度、執行力度和報告力度越大,努力程度越大,國家審計治理功能的發揮越強;政府財政信息的披露在國家審計服務國家治理中具有路徑效應,且發揮的是部分“中介效應”,國家審計通過改善政府財政信息披露質量,能夠有效提升國家治理水平;進一步研究發現,國家審計的治理功能在市場化程度越低的地區,其作用越大。研究結論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國家審計的治理功能,為進一步推進國家審計發展、強化政府透明度、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及水平提供重要的經驗證據。
公平正義綜合指數對國家審計的啟示
趙昊東 趙景濤
【摘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對未來一段時期內公平正義建設指明了方向。劉家義審計長指出,要切實發揮審計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促進公共資源、公共資產、公共服務公平合理配置,推動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本文基于“兩個維度、三個層次” 的視角,對近70個影響力較強的國家的公平正義狀況進行比較研究,選取相關數據構建了公平正義綜合指數,并根據指標結果簡要評價了我國公平正義狀況。在此基礎上,本文圍繞如何加強和推進國家審計工作進行了研究,并從改進和完善社會基礎制度、增強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建立公平正義政府等審計實踐方面提出了對策建議。
標準審計報告改進、管理層和審計人員的關系與管理層溝通意愿
——一項實驗證據
張繼勛 蔡閆東 劉文歡
【摘要】為了回應投資者改進標準審計報告的要求,IAASB于2015年1月發布了新審計報告準則,其核心變化是在標準審計報告中增加披露關鍵審計事項。本文采用實驗研究方法,檢驗了標準審計報告的改進、管理層與審計人員的關系,對管理層就關鍵審計事項與審計人員溝通意愿的影響。研究發現,與現行標準審計報告相比,改進標準審計報告下,管理層與審計人員溝通的意愿更強。進一步,在雙方關系一般的情況下,與現行標準審計報告相比,改進標準審計報告下,管理層與審計人員溝通的意愿顯著增強;而在雙方關系比較好的情況下,審計報告改進前后,管理層與審計人員的溝通意愿均比較強,且沒有顯著差異。本文對于監管部門和投資者了解審計報告改進的可能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財務報表重述、產品市場競爭與異質性風險
趙艷秉 李青原
【摘要】經濟領域內日趨激烈的競爭導致公司異質性風險在過去幾十年中顯著增加,公司產品市場競爭業績與其證券市場績效的關聯性下滑。本文通過對我國深滬兩市A股上市公司2007至2014年的周超額回報率研究發現:財務報表重述公司的股票回報異質性風險顯著高于未發生財務報表重述公司;財務報表重述公司的產品市場競爭業績與其證券市場績效的關聯性顯著低于未發生財務報表重述公司。財務報表重述表明公司財務報告質量較低,低質量的財務報告增加了公司與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從而增加公司股票回報異質性風險,降低公司產品市場競爭業績與其證券市場績效的關聯性。
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對公司風險承受是否具有抑制效應?
——中國版“薩班斯”法案強制實施的風險后果分析
王永?!∈嗝?/span>
【摘要】借助分類、分批實施內部控制規范體系規定這一準自然實驗,利用傾向匹配雙重差分和斷點回歸實證方法,本文以2010-2014年滬深主板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實證檢驗了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實施的風險承受效應。實證研究發現,我國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實施不但沒有抑制,反而提升了公司風險承受水平。進一步檢驗外部制度性因素和公司治理特征對內部控制規范體系風險承受效應的影響,結果發現,這種風險承受激勵效應在高市場化進程地區的公司中,以及在高股權集中度和國際“四大” 審計的國有控股公司中更為顯著。本文研究不僅豐富了內部控制規范體系風險后果的研究文獻,還為進一步健全與完善我國內部控制規范體系提供重要的政策參考。
董事會國際化與審計師選擇:來自中國資本市場的經驗證據
杜興強 譚 雪
【摘要】董事會國際化逐漸成為董事會治理研究的熱點話題。探討董事會國際化對審計師選擇的影響,可以進一步了解董事會國際化的監督意愿和治理能力。通過手工收集2004-2014年中國上市公司董事會國際化數據,實證研究了董事會國際化對審計師選擇的影響。研究發現:董事會國際化與高質量審計師顯著正相關;雖然外籍獨立董事和外籍非獨立董事均與“四大” 顯著正相關,但外籍獨立董事的影響更大;董事會國際化與“四大”的正向關系僅在境內實際控制人組顯著。經過一系列敏感性測試與內生性控制后上述研究結論依然成立。這一結果表明,國際化的董事會具有較強的監督意愿和治理能力。對董事會國際化與審計師選擇的研究,可以為審計師選擇的影響因素提供增量的經驗證據,為完善上市公司董事會治理提供有益的參考。
強制輪換后重修舊好:簽字注冊會計師重新上任的效果研究
蔣心怡 陶存杰
【摘要】本文以2009—2013年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研究考察了簽字注冊會計師經強制輪換后的重新上任與審計質量、審計收費以及市場對被審企業審計質量的認同度之間的關系。結果發現,與其他注冊會計師所審企業相比,經強制輪換后又重回老東家的注冊會計師所審企業的應計盈余管理幅度顯著提高,審計費用增加的幅度顯著更大,但盈余反應系數所代表的市場認同程度并沒有顯著差異。研究表明注冊會計師經強制輪換后重回老東家負責其審計業務時會帶來審計質量下降的不利后果,該現象可能對審計師定期輪換制度的實施效果產生負面影響,由此為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提供了研究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