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審計考論
方寶璋 何瑞鏵
2.審計機關審計質量保證體系探討
費 怡
3.美國聯邦政府治理年末“突擊花錢”的經驗與啟示——兼論國家審計如何促進年末“突擊花錢”的治理
汪德華 李 瓊
國有企業審計研究[兩篇]
4.英國國有企業審計研究
楊建榮
5.德國聯邦審計院公共企業審計情況與借鑒
蔣 麗
6.PPP 模式建設項目審計監督的特點、機制與路徑研究
孫凌志 賈宏俊 任一鑫
7.政府審計與銀行業系統性風險監控研究
蔡 利 周 微
8.年報預約披露、時間壓力傳導與獨立審計質量
余玉苗 宋子龍 劉穎斐
客戶產權差異、審計收費和審計質量關系研究——基于風險導向審計理論
齊魯光 韓傳模
10.會計穩健性、審計質量和債務成本
鄭登津 閆天一
11.審計師變更、前任審計師任期和會計信息可比性
謝盛紋 劉楊暉
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轉制的影響研究——合伙人層面的分析
韓維芳
13.專用性資產要素配置與審計運營效率
陳 敏 袁天榮
14.公司治理結構、內部控制質量與企業財務績效
葉陳剛 裘 麗 張立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審計考論
方寶璋 何瑞鏵
【摘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從中央至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下設有審計機構,一些部門和單位內部設置審計機構或人員,全國各大中城市有不少會計師事務所和會計師從事審計執業活動。與此相適應,中央至地方各省制定頒布了一些審計法規作為審計監督的依據。新中國成立初期審計在建立正常的經濟秩序、促進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嚴肅財經紀律等方面發揮了應有的作用。由于經濟體制的限制和思想上的認識不足,至1956年,政府審計機構被財政監察機構取代,內部審計、社會審計被取消。而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審計也表明特定歷史時期的審計模式的發展受制于該時期的經濟體制、思想認識,是經濟體制、思想認識的產物。
審計機關審計質量保證體系探討
費 怡
【摘要】 審計質量保證體系的概念源于生產領域的質量保證體系,是審計質量控制體系與審計質量監督體系相互作用的統一整體。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黨和政府賦予國家審計新的歷史使命,審計機關必須適應新常態,踐行新理念,國家審計從機關管理模式、審計方式、技術方法等方面都將進行改革,審計機關審計質量管理也面臨諸多新的挑戰。本文借鑒生產領域質量保證體系的研究成果,在國際審計準則確定的基本原則框架之上,結合我國審計工作的實際,提出構建審計機關審計質量保證體系的設想,并從完善審計質量控制體系、構建審計質量監督體系以及審計質量監督體系促進審計質量控制體系完善三個方面對國家審計質量保證體系的框架設計和運行規律進行論述。
美國聯邦政府治理年末“突擊花錢”的經驗與啟示
———兼論國家審計如何促進年末“突擊花錢”的治理
汪德華 李 瓊
【摘要】 年末“突擊花錢”是我國預算執行審計中的突出問題,媒體、社會公眾和政府部門對此都高度關注,但有關這一問題的討論鮮見參考其它國家的經驗。20世紀70年代末期,美國聯邦政府的“突擊花錢”問題也曾引起廣泛討論。本文梳理了美國“突擊花錢” 問題的產生背景,分析了問題產生原因,為緩解“突擊花錢”問題所采取的主要治理措施及其效果評價,突出強調了美國審計署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和功能。結合美國經驗,中國的“突擊花錢” 問題是計劃因素、預算制度和支出結構共同作用的結果,需要通過加強審計監督,調整支出結構,延長預算編制時間,實施跨年滾動預算等方法綜合解決。
英國國有企業審計研究
楊建榮
【摘要】 英國國有企業經歷了國有化與私有化交織的漫長而復雜的發展變遷,英國也逐步形成了與之相適應的國家審計監督體系,值得中國國家審計研究與借鑒。本文從英國國有企業的發展歷程和監管體系安排出發,系統分析了英國審計署對本國國有企業進行審計的法律依據、對象、范圍、程序和方法等,并基于英國審計署1984年以來出具的相關審計報告,從一般財務收支審計、特定事項績效審計、私有化審計等角度對英國國有企業審計的重點和內容進行了歸納總結;在闡述其審計結果運用途徑的同時,提出了英國的經驗對于當前深化國企改革特定歷史階段加強我國國有企業審計的重要啟示。
德國聯邦審計院公共企業審計情況與借鑒
蔣 麗
【摘要】德國聯邦審計院對公共企業特別是國家參股企業開展的審計監督,對我國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強國有企業審計監督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本文在梳理德國公共企業的分類及相應的審計監督制度的基礎上,歸納德國聯邦審計院對公共企業的審計監督的特點,包括分級審計監督和分類審計監督相結合、實施多層面監管、靈活運用多種審計手段等。結合國務院有關國有企業改革措施的要求,針對如何進一步改進和加強對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審計監督,建議加強對國有企業投資主體的審計,完善直接審計對象篩選機制,加強監管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進一步拓展審計結果的運用渠道,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修改和制定等。
PPP模式建設項目審計監督的特點、機制與路徑研究
孫凌志 賈宏俊 任一鑫
【摘要】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簡稱PPP模式) 正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在分析對PPP模式建設項目審計監督必要性的基礎上,結合實踐案例歸納了目前PPP模式建設項目的主要實施方式和合同特點,深入剖析了PPP模式建設項目應區別于傳統建設項目的審計重心調整、審計內容深化、審計方式變化等三個方面的監督特點。結合其審計監督的特點,論述了適用于該模式的基于全生命周期視角側重價值審計監督、基于風險合理分擔視角強化合同審計監督和基于國家治理視角重視事前審計監督的國家審計監督機制。為提高國家審計監督的能力和水平、規范PPP模式建設項目運作和可持續發展,最后從項目實施過程、項目管理要素、參與主體關系等三個維度闡述了PPP模式建設項目的國家審計監督路徑。
政府審計與銀行業系統性風險監控研究
蔡 利 周 微
【摘要】 銀行業在整個金融體系中占據著重要作用,銀行業安全對金融安全有著重要影響。維護銀行業安全的重心之一在于防范系統性風險。本文以2007—2014年A股上市銀行為研究樣本,以接受審計的8家上市商業銀行作為系統重要性銀行的代表,旨在考察政府審計功能發揮對銀行業系統性風險監控的影響,并進一步探討其功能發揮的作用路徑。研究發現,政府審計功能發揮有助于防范系統性風險,且政府審計的這種功能作用具有一定的滯后效應;政府審計促進金融機構穩健運行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滯后期,且通過改善資產質量和提高流動性來實現;促進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穩健運行是政府審計監控系統性風險的有效路徑之一。本文的研究為政府審計防范系統性風險,維護金融安全提供了直接經驗證據,為進一步強化政府審計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年報預約披露、時間壓力傳導與獨立審計質量
余玉苗 宋子龍 劉穎斐
【摘要】 論文以2007至2012年A股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為樣本,考察了年報預約披露時滯與審計質量的關系,檢驗了該關系是否受截止時間壓力的影響。實證研究發現,財務報表審計質量存在著隨年報預約披露時滯的延長而降低的異?,F象。該異?,F象出現的原因可能是,審計師受到了審計當年年報預約披露時滯與上年年報實際披露時滯之差所產生的截止時間壓力的傳導,這使年報預約披露時滯所代表的審計投入有效性受到損害,最終導致審計質量下降。進一步研究表明,大型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師更能抑制截止時間壓力對審計質量造成的不利影響。上述發現擴展了獨立審計質量影響因素方面的相關研究,為監管機構進一步推動實施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戰略提供依據。
客戶產權差異、審計收費和審計質量關系研究——基于風險導向審計理論
齊魯光 韓傳模
【摘要】 在風險導向審計理論框架下,重大錯報風險成為分析審計收費與審計質量關系的邏輯起點。我國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財務報表重大錯報風險存在明顯差異,異常高收費和異常低收費成因有別,審計收費與審計質量關系也應區分不同產權客戶和異常收費方向分別加以研究。利用2007—2012年上市公司數據檢驗發現:民營企業異常高審計收費和異常低審計收費情況下審計質量均會下降;但國有企業不存在審計收費過高和過低影響審計質量的情形。進一步檢驗發現,2010年實施的《會計師事務所服務收費管理辦法》較為有效地抑制了審計收費不當導致的審計質量下降,驗證得出當前資本市場條件下仍需進一步加強審計收費監管,且有必要實施分類監管。
會計穩健性、審計質量和債務成本
鄭登津 閆天一
【摘要】本文以2003-2013年的上市企業為樣本,研究了會計穩健性與審計質量對企業債務成本的交互影響。本文的研究結果發現企業會計穩健性程度越高,企業的債務成本越低;企業的外部審計質量越高,企業的債務成本越低;當企業外部審計質量越好時,會計穩健性對債務成本降低的效用越??;反之,當企業外部審計質量越差時,會計穩健性對債務成本降低的效用越大。在進一步分析中,還發現這種替代關系,在非國有企業中更加顯著。這說明會計穩健性和審計質量均有利于降低債務成本,而且會計穩健性與審計質量這兩種機制在降低債務成本上呈現替代的關系。
審計師變更、前任審計師任期和會計信息可比性
謝盛紋 劉楊暉
【摘要】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是制定會計準則的主要目標之一。采用2005-2014年我國滬深A 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考察審計師變更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影響,以及前任審計師任期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經驗證據表明:整體而言,發生審計師變更的公司其會計信息可比性要弱于未變更審計師的公司;考慮審計師與客戶之間的密切程度后發現,前任審計師任期越長,審計師變更與會計信息可比性的負向關系越為明顯;進一步地,不同變更方向對可比性的影響存在差異,升級變更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削弱程度不明顯;同時,公司在審計師變更后呈現出“可比性回轉效應”,即隨著繼任審計師任期的增加,可比性有逐漸恢復的跡象且其與未變更審計師的公司的差異亦逐漸縮小。
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轉制的影響研究——合伙人層面的分析
韓維芳
【摘要】會計師事務所的特殊普通合伙轉制改變了合伙人所承擔的法律責任,是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的重要舉措?,F有研究直接關注轉制的影響,本研究從審計合伙人執業質量變化的視角來評價轉制的效果,有利于解釋轉制的影響路徑。研究發現:在轉制產生影響之前,項目負責合伙人具有較低的審計質量;在轉制產生影響之后,項目負責合伙人的審計質量有顯著改善;轉制對項目負責合伙人的影響僅體現在小所中。這表明,轉制后,有過錯合伙人的法律責任增加,從而負責項目執行的項目負責合伙人的審計質量有改善;轉制對大所合伙人的影響較小,支持聲譽理論,即大所合伙人基于聲譽的考慮已經保持了較高的審計質量。
專用性資產要素配置與審計運營效率
陳 敏 袁天榮
【摘要】會計師事務所的經營目標是在保證審計質量的前提下實現審計收入,相應地,審計運營效率表現為審計質量和收入均衡的組織效率。事務所的資產具有很高的專用性,資產配置取決于組織治理。本文從分析專業性資產經濟特征入手,在組織自主治理框架下,假設注冊會計師個人努力為帕累托最優,研究專用性資產中準公共物品和注冊會計師人數的配置效率,即審計質量和收入均衡的分布狀態,以及運營效率的帕累托改進。研究表明,專用性資產中的準公共物品要素,對運營效率的帕累托改進具有推動作用,有利于同時提高審計質量和收入。
公司治理結構、內部控制質量與企業財務績效
葉陳剛 裘 麗 張立娟
【摘要】以2007—2014 年中國A 股上市的2176 家公司13310 個觀測值為樣本,實證研究公司治理結構、內部控制質量與企業績效的關系。研究發現,公司治理結構對企業財務績效具有顯著正相關關系,且這種影響在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中沒有明顯區別??傮w來看,內部控制對企業績效也具有顯著正向影響,但按照股權性質進行分組回歸的檢驗結果表明,內部控制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因股權性質的不同而表現出顯著差異。民營企業的內部控制質量對企業績效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而在國有企業樣本中,內部控制質量與企業績效之間不存在顯著相關關系。這說明雖然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在形式上都開展了內部控制建設,但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活動效果不顯著,而民營企業的內部控制質量卻能夠對財務效益產生真正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