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1.法治精神與審計理論創新
蔡 春 楊彥婷
2.完善政府投資審計法律制度研究
張 帆
3.境外國有企業法律風險管理審計探討
王克玉
4.地方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韋小泉 王立彥
5.大數據背景下政府環境責任審計監督全覆蓋的路徑研究
馬志娟 梁思源
6.我國政府數字化審計平臺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
牛艷芳 薛 巖 孟祥宇
7.云計算視域下養老保險基金聯網審計系統建構分析
張永杰
金融審計研究[兩篇]
8.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金融審計與區域金融穩定
陳 嵐 劉升華
9.論地方審計機關如何構建區域金融穩定的“三位一體”格局
孫尚濤
10.合約期內股權激勵與內部控制有效性
——基于股票期權和限制性股票的視角
余海宗 吳艷玲
11.產權性質、審計質量、產品類型與慈善捐贈
——基于戰略慈善觀的分析
陳麗紅 張龍平 葉 馨
12.內部控制、法治環境與守法企業公民
楊道廣 陳漢文
13.契約執行環境、審計師變更與債務融資
劉 斌 劉 睿 王 雷
11.事務所轉制是否影響審計定價策略?
——來自我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
閆煥民 劉 寧 陳小林
12.略論中國古代有關審計的立法
黃文德 方寶璋
13.會計師事務所對客戶的經濟依賴會削弱審計質量嗎?
——來自赴美上市的中國概念股的實證證據
賈 楠 李 丹
法治精神與審計理論創新
蔡 春 楊彥婷
【摘要】 本文以西方思想家們的法治思想和理論貢獻為基礎,探討并提煉了法治精神的內涵和實質,分析了審計思想與法治精神的內在聯系,回顧了現代審計對法治精神的追求。本文以法治精神為指導,提出了進一步推進審計理論創新發展的四方面思考:拓展遵循性審計的內涵和外延,推動遵從規則的社會文化的培育形成;加強對構建以權力監控為重心的審計理論體系的研究,促進權力,特別是公共經濟權力的陽光運行;重視和加強民生審計問題研究,維護好民眾的合法權益;加強制度合理性審計研究,推動審計質量的持續改進與提高。
完善政府投資審計法律制度研究
張 帆
【摘要】 我國政府投資的監督法律制度建設現狀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基本相適應。本文從實行政府投資審計全覆蓋的視域出發,結合政府投資審計的實際,認為目前政府投資監督法律制度存在諸多不足,如缺乏專門的政府投資監督法律制度,部分政府投資監督法律法規規定滯后,相關政府投資監督法律規定剛性不足,代建制等政府投資監管模式缺乏統一法律規范,政府投資合同法律屬性缺乏明確規定,相關政府投資監督法律解釋匱乏等。上述不足亟需從以下方面予以完善:制定專門的政府投資審計監督法律法規;建立行政合同法律制度;制定統一的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管理辦法;推進PPP立法規范政府投資創新;加強政府投資審計監督法律解釋;構建統一的政府投資審計監督體系。
境外國有企業法律風險管理審計探討
王克玉
【摘要】 境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應納入政府審計監督的視野,對其法律風險防控機制進行審計,是現代政府審計目標綜合性的基本要求。境外國有企業法律風險管理的審計具有其特殊性,尤其在資產權屬界定、內部治理、財務管理、日常經營活動以及外部交易和投資等領域,審計對象受制于我國和當地國雙重法律環境的影響,法律風險因素賴以產生和應對措施所依據的法律不盡相同。對境外國有企業法律風險管理進行審計,應當顧及中外法律沖突這一現實,有針對性地選擇適用法律和規則為其審計和評判依據。境外國有企業審計還應顧及審計機關跨境實施審計監督權的屬地性,需要相應創設并推進跨境的聯絡與合作機制。對此,我國應完善現有的審計制度和規則,以應對境外國有企業審計的現實需求。
地方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韋小泉 王立彥
【摘要】 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對經濟責任進行評價,而通過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無疑是實現這一目標最便捷的途徑之一。為引導我國地方政府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政績觀,亟需構建統一的地方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谖覈鴮徲嬂碚擉w系,系統化地提出地方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指標體系理論框架。繼而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設計建立包含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地方財政收支狀況、重要經濟決策情況、貫徹執行國家或上級黨委政府制定的政策情況和廉政勤政五個維度的評價指標體系,并采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對各評價指標進行定量分析和綜合評價,以期為地方黨政主要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提供指導。
大數據背景下政府環境責任審計監督全覆蓋的路徑研究
馬志娟 梁思源
【摘要】 近年來,環境問題受到越來越多關注的同時,領導干部環境責任的履行情況也日益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對政府環境責任進行審計監督全覆蓋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立足于大數據這一時代背景,以受托環境責任觀為依據,分別從政府環境治理系統與政府環境責任視角出發,探討政府環境責任審計監督全覆蓋的對象與內容,分析大數據技術對政府環境責任審計的影響,提出了大數據背景下政府環境責任審計的實施路徑:建立環境決策信息系統,加強環境決策責任審計;構建環境審計信息平臺,加強環境執行責任審計和環境監管責任審計;提高大數據背景下環境責任審計監督全覆蓋能力;建立健全大數據背景下的審計法律法規與審計指南。
我國政府數字化審計平臺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
牛艷芳 薛 巖 孟祥宇
【摘要】 目前,各級政府審計機關正在全力建設集數據存儲和數據分析為一體的大型審計信息系統,又稱為"數字化審計平臺"。海量數據"歸集、處理、分析和共享"的關鍵過程,使得面向平臺的數字化審計模式構建更具復雜性和動態性。我們將能力成熟度模型應用到數字化審計平臺的運營管理中,從平臺業務關鍵過程域和影響因素兩大維度構建平臺能力成熟度模型,通過描述不同成熟度層級平臺應達到的標準,為平臺運營管理的有效性提出了科學評價思路。該模型不僅有協助于各審計機關發現平臺日常管理中的薄弱環節,還科學規劃了平臺發展路徑,為構建大數據環境下的數字化審計模式指明了方向。
云計算視域下養老保險基金聯網審計系統建構分析
張永杰
【摘要】 計算機聯網審計是當前國家審計信息化建設重點,隨著互聯網技術與云計算技術的發展,傳統的現場審計、事后審計方式終將逐漸被聯網審計所取代?;趪鴥韧庀嚓P研究,分析了云計算視域下養老基金聯網審計具有的高效審計、遠程審計、多維審計三大特點,并從養老基金聯網審計預審分析子系統和安全管理子系統兩方面,建構了一個能對養老基金運行狀況進行遠程監控的聯網審計系統,以促進養老基金審計監管模式由"靜態監管+現場審計"向"動態核查+聯網審計"的飛躍轉變,充分發揮審計機關的審計監督職能,為養老基金的安全、規范與完整提供技術保障,為揭露基金腐敗、打擊基金犯罪、維護社會和諧保駕護航。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金融審計與區域金融穩定
陳 嵐 劉升華
【摘要】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三期疊加"狀況下金融風險在局部區域爆發的可能性不容忽視,如何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現的區域金融風險,是金融審計新的課題和挑戰。本文回顧近些年來我國已經出現的影響區域金融穩定的風險事件后,總結新常態下影響區域金融穩定的各種因素,回顧近些年金融審計發揮事前預警、事中化解、事后跟蹤的作用,維護區域金融穩定好的做法后,提出金融審計發揮持續跟蹤、警示預警、攔阻索等功能,在防范區域金融風險、維護區域金融穩定方面發揮建設性作用的建議。
論地方審計機關如何構建區域金融穩定的“三位一體”格局
孫尚濤
【摘要】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維護金融穩定"硬性要求,這對于深化區域金融體制改革和維護區域金融安全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在"反腐改革法治發展"的新命題下,地方審計機關應履行好區域經濟運行的"安全員"職責,順勢而為,依法開拓審計范圍,充分挖掘并守衛自身金融審計領域,明確監管職責和規則,加強重大區域金融風險識別預警,切實加強政府性債務等重點領域管理,加快構建和完善區域金融穩定"三位一體"格局,創新審計理念,防范區域金融風險的發生。
合約期內股權激勵與內部控制有效性
——基于股票期權和限制性股票的視角
余海宗 吳艷玲
【摘要】 本文從股票期權和限制性股票的視角,以2009—2013年深滬兩市A股類上市公司為樣本,探討股權激勵的實施以及合約期內的股權激勵強度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產生的影響。研究發現:股權激勵的實施可以促進內部控制有效性水平的提高;股權激勵強度與內部控制有效性間存在正U型關系,且這種關系在限制性股票支付方式下更顯著,而在股票期權支付方式下并不存在;與國有上市公司相比,非國有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實施更能改善內部控制質量,且股權激勵強度與內部控制有效性間存在顯著的正U型關系,而在國有上市公司中并不存在。研究表明,股權激勵是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因素之一,其設計合理可以緩解委托代理間沖突,反之,有可能會加劇沖突。
產權性質、審計質量、產品類型與慈善捐贈
——基于戰略慈善觀的分析
陳麗紅 張龍平 葉 馨
【摘要】 本文以2007—2013年進行慈善捐贈的上市公司為樣本,實證研究發現:民營企業的慈善捐贈水平顯著高于國有企業;選擇高質量審計師有助于增強產權性質與慈善捐贈二者之間的關系,該結論在控制了自選擇問題后仍然成立;此外,按照產品類型將企業劃分為產品直接與消費者接觸的企業和不直接與消費者接觸的企業后,產品與消費者直接接觸的民營企業傾向于捐贈更多的金額。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高質量審計和產品與消費者直接接觸均有助于敦促民營企業積極履行慈善捐贈的社會責任;本文的發現為監管部門更好地理解企業捐贈行為動機,并通過引導企業完善治理結構、選擇高質量審計師來促進其社會責任的履行提供了可供參考的經驗證據。
內部控制、法治環境與守法企業公民
楊道廣 陳漢文
【摘要】 本文實證檢驗了"內部控制合理保證企業遵守適用的法律與法規"這一目標的實現效果,并考慮了法治環境的調節效應。研究表明:內部控制質量與公司違規概率及頻率均顯著負相關,即內部控制質量較高的企業更可能是守法的企業公民;而且,該效應在法治水平更低的地區更強,這意味著高質量的內部控制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外在制度的不足。進一步發現,內部控制五大要素中僅內部環境要素與公司違規概率及頻率顯著負相關。本研究豐富了內部控制經濟后果的相關研究,對監管當局和企業均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契約執行環境、審計師變更與債務融資
劉 斌 劉 睿 王 雷
【摘要】 本文以2009—2013年我國滬深兩市A股變更審計師的上市公司為樣本,實證考察契約執行環境、審計師變更與債務融資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契約執行環境與審計師升級變更顯著正相關,與審計師降級變更顯著負相關;發生審計師升級變更的公司,其債務融資規模更大,且審計師升級變更增加債務融資的作用隨著契約執行環境的改善逐步減小,說明就債權人的需求而言,外部制度環境與審計治理之間存在替代關系;進一步研究發現,審計師升級變更對債務融資的正面影響及契約執行環境與審計治理之間的替代關系在非國有企業中更為顯著。
事務所轉制是否影響審計定價策略?
——來自我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
閆煥民 劉 寧 陳小林
【摘要】 本文以我國財政部推動的會計師事務所向"特殊普通合伙組織形式"轉制契機,采用事務所轉制前后審計的同批客戶公司為樣本,探究事務所轉制是否影響審計定價策略。研究發現:整體而言,事務所轉制后的審計費用率沒有顯著上升,即轉制并未普遍增加公司審計費用負擔;然而,針對高風險客戶的審計費用率在轉制后顯著上升,尤其是在轉制導致法律責任直接強化的合伙人審計中,而且這在本土事務所或法制建設水平較高的地區更加明顯;但針對低風險客戶的審計定價策略,則不存在上述變化。就此而言,"特殊普通合伙"轉制增強了事務所的法律責任與風險意識,優化了審計定價策略,這將有助于改善我國審計市場競爭環境,促進會計師事務所持續做大做強,推動審計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會計師事務所對客戶的經濟依賴會削弱審計質量嗎?
——來自赴美上市的中國概念股的實證證據
賈 楠 李 丹
【摘要】 雖然按照規定赴美上市的中國概念股都是由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但是其中一部分是聘請美國會計師事務所簽審計報告,另一部分是聘請有資質的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簽審計報告。前者模式中我國事務所對客戶不存在經濟依賴,后者模式中我國事務所對客戶存在經濟依賴。本文以2001—2012年中國概念股為樣本,考察對客戶的經濟依賴是否會降低事務所的審計質量。實證結果顯示:對客戶沒有經濟依賴的事務所審計質量顯著高于有經濟依賴的事務所;二者審計質量的差距隨著客戶重要性程度的提高顯著變大。此外,兩組事務所對盈余管理程度高的樣本出具的審計意見也截然不同。研究結果驗證了對客戶的經濟依賴嚴重危害了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的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