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1.充分發揮學會作用 努力為審計事業創新發展服務
翟熙貴
2.《國務院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學習筆談紀要
本刊編輯部
村居審計研究[兩篇]
3.淄博村居審計的做法和問題分析
杜貞耐 鐘衛國 張 強
4.國家治理視角下村居審計探討
秦之泰
5.基于審計結果公告的金融審計績效分析
呂勁松 張 晉
6.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與審計的探討
黃溶冰 趙 謙
7.系統效率視角下的績效審計對象與項目遴選方法研究
馬建峰 高永寧 湯曉靜
8.審計機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以審計署績效報告為例
王學龍 王復美
9.國際審計與鑒證準則理事會審計報告改革評析
唐建華
10.未決訴訟對審計收費和審計意見類型的影響研究
張俊瑞 劉 慧 楊 蓓
11.懲戒風險、事務所規模與審計質量
——來自中國審計市場的經驗證據
吳昊旻吳春賢 楊興全
12.審計師成為客戶高管前對未來雇主的審計更寬松嗎?
陳旭霞 吳 溪 楊育龍
13.不確定性環境下會計穩健性對審計收費、審計意見的影響
李 偉
14.中小股東異議的公司治理效應
——來自審計師改聘議案的證據
賈瑩丹
15.內部審計人員人格類型、勝任力與工作績效
張慶龍 韓 菲 張艷敏
充分發揮學會作用
努力為審計事業創新發展服務
翟熙貴
【摘要】 關于中國審計學會第六屆理事會工作的回顧五年來,本屆理事會在審計署黨組的領導下,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十八大和歷屆中央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審計署關于加強審計理論研究工作的意見》和《中國審計學會2010至2014年度審計理論研究規劃》,按照《中國審計學會章程》的規定,認真履職盡責,開拓進取,圍繞審計工作中心,努力為審計實踐創新發展服務,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為完善中國特色社會審計理論服務。
《國務院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
學習筆談紀要
本刊編輯部
【摘要】 前不久印發的《國務院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國發〔2014〕48號)(以下簡稱《意見》),對于我國審計事業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深入學習理解《意見》,提高審計理論研究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編輯部特別邀請了6位長期從事審計理論研究的專家暢談學習《意見》的體會?,F摘要將其刊登出來,供參考。
淄博村居審計的做法和問題分析
杜貞耐 鐘衛國 張強
【摘要】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農村基層治理是整個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從根本上搞好農村基層治理,才能更好地利于實現國家善政良治。在審計全覆蓋的工作導向下,對于開展卓有成效的村居審計,促進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落實,監督新農村建設的公共資源、公共資金、公共資產等的分配、管理和使用情況,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利益,充分保障農村群眾參與農村基層社會管理的知情權、監督權和參與權,黨委政府有明確要求,群眾有強烈呼聲。在村居審計的法律法規尚不完善的情況下,基于近年的工作實踐探索,淄博市堅持把加強村居審計作為推動村居工作規范化建設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探索村居審計的有效方法,走出了一條以村居審計促進村居工作規范化的新路子。
國家治理視角下村居審計探討
秦之泰
【摘要】 村居組織是國家治理的最基層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加強村居審計,能有效促進國家政策落實、維護農村穩定、避免集體資產流失、推進廉政建設和促進基層負責人干事創業?,F實中,村居審計獨立性不足、覆蓋面不高、依據不充分、審計決定難落實等因素制約了其國家治理作用的發揮。為此,本文結合實際工作,從審計組織創新、模式創新、制度創新、建立村級內部審計制度、發揮審計機關主導作用及優化整體配合等方面,對加強村居審計促進國家治理的方向和途徑進行探討。
基于審計結果公告的金融審計績效分析
呂勁松 張晉
【摘要】 本文采取實證分析的方法,通過對2003年審計結果公告制度實施以來涉及的所有金融審計結果公告進行梳理,從歷史定位的演變、趨勢發展的特征和績效成果的分析三個角度,系統總結回顧了金融審計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驗證了金融審計推動和服務國家治理的實現狀況,分析提出了金融審計推動和服務國家治理的實現途徑及發展展望。
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與審計的探討
黃溶冰 趙謙
【摘要】 作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制度創新,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編制與審計有許多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本文對國內外環境會計與環境審計、綠色國民經濟核算以及國家資產負債表的研究與實踐進行了述評,在借鑒國際經驗和結合我國國情的基礎上,闡釋了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功能定位與治理機制,分析了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框架結構以及編制過程中的主要難點及對策。最后,討論了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審計與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關系,從審計依據、審計目標、審計主體、審計對象和審計報告等方面分析了兩者的區別。
系統效率視角下的績效審計對象與項目遴選方法研究
馬建峰 高永寧 湯曉靜
【摘要】 合理選擇績效審計對象和項目是開展審計項目的前期準備,有助于協調審計資源分配和提高審計效率。對復雜的經濟運行系統開展績效審計工作時,不僅要評價系統整體資源利用情況,而且需要分析系統內部的活動,有針對性地發現問題,實現審計目標。傳統數據包絡分析(DEA)模型簡潔實用,便于評價經濟系統的整體效率,指出非有效單位的投入和產出調整目標;而網絡DEA能夠通過打開經濟運行系統"黑箱"來評價具體運行過程,揭示非有效性的內部根源。本文設計了兩階段系統,建立了CCR模型和兩階段DEA模型,并將其應用于我國高技術產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區域科技資源配置活動的評價。實證研究結果表明網絡DEA方法能夠驗證CCR模型評價結果,并進一步從系統效率角度為績效審計對象和項目選擇提供詳細信息,使遴選過程更加科學合理。
審計機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以審計署績效報告為例
王學龍 王復美
【摘要】 本文運用平衡計分卡(BSC)和關鍵績效指標法(KPI)構建國家審計機關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并采用層次分析法(AHP)構建指標重要性矩陣,結合Yaahp Version 0.5.3軟件對重要性矩陣進行了計算,得出了各指標的權重并通過了一致性檢驗。最后,以審計署2010至2013年績效報告數據為例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我國國家審計機關綜合績效穩中向好,呈現逐年提高之勢。財務層面,人均審計成果和投入產出比的增長幅度尤為顯著;顧客層面,審計意見采納率和違規問題整改率的變動最為顯著;業務流程層面,除平均審計單位耗時率變動顯著外,其他各項指標的變動幅度不夠明顯;學習與成長層面,各個指標呈現持續增長態勢。說明國家審計在監督公共資金使用、公共權力運行和公共部門履職盡責,以及推動完善國家治理和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國際審計與鑒證準則理事會審計報告改革評析
唐建華
【摘要】 國際審計與鑒證準則理事會(IAASB)批準了修訂后的審計報告系列準則,宣告了歷時數年的審計報告改革工作得以完成。本文首先分析現行審計報告模式不足和金融危機對改革的推動作用。然后,對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即要求審計師在審計報告中增加關鍵審計事項部分展開討論。最后,對改革的預期效果進行評價。這一改革有助于增加審計報告的信息含量和審計透明度,提高審計質量和對審計價值的認同,便于信息使用者理解財務報表。當然,如何使審計報告持續提供增量信息、審計實務執行的統一性、投資者的信息解讀能力、審計基本定位的限制、審計準則的國際趨同等問題的解決仍需拭目以待。
未決訴訟對審計收費和審計意見類型的影響研究
張俊瑞 劉慧 楊蓓
【摘要】 本文以我國2008—2012年滬深主板市場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考察了上市公司涉及未決訴訟情況,分析了上市公司未決訴訟對審計收費和審計意見類型的影響。實證研究表明,存在未決訴訟的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的可能性更大,審計收費更高;涉訴金額越高,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的可能性越大,審計收費越高;將存在未決訴訟公司按法律地位分類,發現被告方更易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將未決訴訟按案件類型分為四類,發現審計師最關注上市公司的經濟類訴訟。這表明在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下,審計師較為充分地考慮了公司的未決訴訟信息,并將其納入了審計風險的判斷。
懲戒風險、事務所規模與審計質量——來自中國審計市場的經驗證據
吳昊旻 吳春賢 楊興全
【摘要】 法律訴訟與行政處罰帶來的懲戒風險的高低顯著影響事務所"規模—質量"關聯及其政策效果。本文基于2003~2010年滬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樣本,從懲戒風險壓力的視角,對事務所"規模—質量"關聯予以理論透視和實證分析。研究表明:事務所規模與其審計質量正相關的一般結論獲得了支持,法制環境的提升有助于強化高質量審計供給;第一大股東持股比重與審計質量正相關,但企業層面代理沖突對于事務所"規模—質量"正向關聯的促動效應尚不明確,集中的股權/控制權結構下我國上市公司對于(大所)高質量審計的引入動機依然審慎;整體看懲戒風險尚未凸顯其對于事務所"規模—質量"正向關聯以及在促進代理沖突嚴重的公司有動機引入大所高質量審計的積極強化效應。
審計師成為客戶高管前對未來雇主的審計更寬松嗎?
陳旭霞吳溪 楊育龍
【摘要】 除了個案研究,以往基于大樣本的經驗研究并未發現審計師在成為客戶高管前對未來雇主實施了更加寬松的審計,這似乎意味著普遍而言,從審計師成為客戶高管的旋轉門現象并不存在有損于實際審計質量的前因。本文發現,當按以往文獻的做法不區分跳槽審計師是否負責未來雇主的審計業務時,我們得到與以往文獻類似的結果;而一旦作出區分后,則發現當跳槽審計師負責未來雇主的審計時,未來雇主當年的財務報表伴隨著更高的盈余管理(尤其是調增利潤的盈余管理)。我們還發現,跳槽審計師的寬松審計態度僅體現在對待未來雇主上,而沒有體現在自己負責的其他審計客戶上;跳槽審計師對未來雇主的寬松審計態度在臨近跳槽年份以及更早期間都有顯著體現。本研究深化了對審計師與審計客戶形成雇傭關聯之內在機理的理解。
不確定性環境下會計穩健性對審計收費、審計意見的影響
李 偉
【摘要】 審計意見如何形成是會計學界關注的重要問題。本文運用我國上市公司的數據,研究了環境不確定條件下審計意見的決策過程是否受到錨定效應的影響。研究發現,在環境不確定性高的公司中,上期會計穩健性能顯著降低審計費用;同時,環境不確定性高的公司中,上期會計穩健性與當期非標準審計意見出具的概率顯著負相關,而當期會計穩健性與非標意見出具的概率不相關,這說明審計師的決策過程存在明顯的錨定效應,導致環境不確定性高的情況下審計意見的出具更傾向于審計師對公司上期的印象。本文對于理解審計師決策中的錨定效應以及預防其判斷偏誤具有借鑒意義。
中小股東異議的公司治理效應——來自審計師改聘議案的證據
賈瑩丹
【摘要】 在我國,當中小股東對公司重要議案投出反對或棄權票時,基本無法影響議案的通過結果;然而,由于中小股東異議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大股東與中小股東之間的代理沖突,因此可能對其他市場主體產生影響。通過觀察1996—2011年間1098例上市公司改聘會計師事務所議案的股東投票結果,發現對于改聘前收到不利審計意見的公司,中小股東異議的出現顯著加強了公司在改聘后繼續收到不利審計意見的概率,即后任審計師基于中小股東異議作出了更加謹慎的反應。這意味著即使中小股東"用手投票"無法改變議案的表決結果,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外部監督力量的關注,從而發揮出間接的公司治理效應。
內部審計人員人格類型、勝任力與工作績效
張慶龍 韓菲 張艷敏
【摘要】 本研究探索性地將MBTI人格類型引入內部審計人員勝任力與工作績效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績效可以結構化地區分為任務績效、關系績效和內驅績效。外傾型(E)、直覺型(N)、判斷型(J)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績效較為出色。上述性格類型通過勝任力對工作績效產生作用。這些結論不僅豐富了績效管理、勝任力等領域的研究,同時也為內部審計人員的招聘和培養提供了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