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1.國家、國家治理與國家審計 董大勝
2.新時代審計理論研究創新發展的思考 蔡春 劉靜 黃昊
3.審計技術方法研究專題[兩篇]
(1)基于金融審計大數據的證券市場異常交易模型探討 趙圣偉 吳雨橫
(2)審計全覆蓋驅動下的審計技術方法創新研究 陳駿 時現
4.大數據審計中要做到的“三個把握” 章軻 張冬霽 等
5.審計大數據關聯的網絡分析平臺構建及應用研究 牛艷芳 薛巖 等
6.確定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內容的邏輯機理及例證分析 陳獻東
7.提高大型統一組織審計項目的審計資源集聚效能 孫偉
8.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與審計師選擇 宋常 陳胤默 趙懿清
9.資本市場開放對公司審計的影響 羅棪心 伍利娜
10.審計報告新準則實施對審計質量的影響研究 楊明增 張欽成 王子涵
11.非行政處罰性監管能改進審計質量嗎 陳運森 鄧祎璐 李哲
12.地方官員變更對審計費用的影響 楊鑫 李明輝 程海艷
13.年報風險信息披露與審計費用 王雄元 高曦
14.監管距離、事務所規模與盈余質量 于鵬 申慧慧
15.自媒體傳播渠道對內控缺陷披露市場反應的影響研究 徐靜 葛銳 韓慧
16.財務報告內控缺陷定量認定標準能否抑制代理成本 謝凡 施赟 舒偉
新時代審計理論研究創新發展的思考
蔡春 劉靜 黃昊
【摘 要】本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討論了新時代審計理論研究的創新發展問題,從審計功能與非審計功能的劃分、國家審計職能邊界的界定以及審計監督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等三個方面探討對審計基礎理論問題的再認識,并根據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提出了審計理論研究應重點拓展的七個重要研究領域?;趯W科交叉視角推進審計理論創新研究新體系構建的思考,提出了包括審計經濟學研究、審計政治學研究、審計法學研究等十大學科交叉研究領域構成的中國特色審計理論創新研究新體系。
基于金融審計大數據的證券市場異常交易模型拐
趙圣偉 吳雨橫
【摘 要】近年來, 金融審計工作面對和處理的多部門、多行業的多類型數據呈現海量增長的趨勢,環境下的審計數據分析和應用模式,利用大數據構建分析模型,是金融審計發現問題的重要手段。法行為一直是金融審計的重要關注內容。在審計實踐中,本文基于證券市場成交數據,通過重點研究內幕交易和持續跟蹤型“老鼠倉”兩種異常交易的特征及其在成交數據上的表現形式,分別根據入交易和大量趨同交易兩項主要特征構建兩種異常交易的分析模型,用于識別可疑賬戶。經過與協同分析核實后的可疑賬戶,最終形成情況線索。
審計全覆蓋驅動下的審計技術方法創新研究
陳駿 時現
【摘 要】審計全覆蓋賦予了國家審計新的歷史使命,也對審計技術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戰?,F有文獻對審計技術方法創新的研究主要立足于技術層面,就技術創新而論技術創新,難以有效實現審計能力與審計效率的提升,無法適應審計全覆蓋的要求?,F階段審計技術方法創新存在的現實困境表現為與審計業務匹配度不高、忽視系鄉性創新、缺乏審計組織保障等三個方面。審計技術方法創新的理論框架表明,審計全覆蓋驅動下的審計技術方法創新應以目標性、系統性和組織性為核心,探索基于審計業務類型、系統性創新和審計組織方式的創新實現路徑。
大數據審計中要做到的“三個把握”
章軻 張冬霽等
【摘 要】當前,國家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大數據應用成為國家審計順應黨和國家發展戰略和自身發展需求變革的重要舉措。推進以大數據為核心的審計信息化建設是應對未來挑戰的重要法寶,也是實現審計全覆蓋的必由之路。本文在深入研究大數據背景下國家審計面臨的挑戰、機遇,總結國內外大數據審計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大數據在國家審計中的應用將呈現出“5M”特征,即具有更多的環節、關注更多的主體、關注更多的關系、關注更多的目標以及關注更多的行為?;诖髷祿徲嫷摹?M”典型特征,分析了大數據背景下國家審計的新變化,提出從理論、法規、管理、技術和安全等方面進行創新的路徑。以期為加強科技強審,更好地推進審計信息化建設和大數據審計科學健康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審計大數據關聯的網絡分析平臺構建及應用研究
牛艷芳 薛巖等
【摘 要】當前各級審計機關正在全面推進審計大數據信息化建設,多行業數據實現了集中存儲和管理,為審計全覆蓋實施提供了重要數據資源。審計人員正積極探索和創新各種大數據審計方法,其中跨行業大數據關聯分析成為當前發現審計疑點、擴大審計覆蓋面的主要方法。在前沿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審計大數據關聯分析已不再是基于SQL的關聯與對比,而是源于多領域審計大數據的實體識別、關系提取后的大型審計關系網絡,該網絡存儲于分布式圖數據庫中,形成集網絡分析和可視化輔助為一體的智能分析平臺。為進一步闡述審計大數據網絡分析的相關理論和方法,提出了審計大數據網絡分析平臺建設框架,指出審計大數據關聯的社會嵌入優勢,概括“點、線、面、塊”的網絡分析方法體系,以及圖數據庫存儲和可視化展現要求;并以某地區在建的審計智能分析平臺為例,說明財政資金支付網絡建模和分析效果。面向圖存儲的關聯網絡分析是審計大數據的重要發展方向,能夠有效提升審計大數據關聯的查核、評價判斷和宏觀分析能力。
確定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內容的邏輯機理及例證分析
陳獻東
【摘 要】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內容是由審計的客觀需要和審計的現實可能兩方面因素決定的。影響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內容的客觀需要主要來自國家、社會公眾和被審計的領導干部。審計的現實可能主要包括人力資源、基礎信息、操作規范等。當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客觀需要和現實可能相互作用并達到均衡狀態時確定的審計內容,效果最優?,F有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現實可能從總體上難以滿足審計的客觀需要,因此需要逐步改善審計的現實可能,分階段、分步驟滿足審計的客觀需要。從而使審計內容呈現層次性,即近期審計內容和遠期審計內容。最后本文以水資源審計為例,具體分析這一邏輯機理在確定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內容時如何發揮作用。
提高大型統一組織審計項目的審計資源集聚效能
孫偉
【摘 要】在審計全覆蓋要求下, 審計任務日益繁重,使政府審計供求矛盾凸顯。在現有審計體制和審計資源背景下,如何提高審計效能,是審計理論和實務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在審計組織管理方式上,實行大型審計項目統一組織是近年來的一個有益探索。通過把各級審計機關的資源集聚在一起,優化組合,達到事豐功信的效果,為審計服務于宏觀調控搭建了平臺。本文闡述了大型統一組織審計項目產生的原因、優勢,指出它的局限性和遇到的問題,提出了提高大型統一組織審計項目集聚效能的策略。
企業對外直接投資與審計師選擇
宋常 陳胤默 趙懿清
【摘 要】文章以207-204年我國A股上市企業為研究樣本,研究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對審計師選擇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相對于非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企業更傾向于聘請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當現任會計師事務所為非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時,OFDI企業會更多地將之變更為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進一步研究發現,相對于國有企業,非國有的對外直接投資企業變更審計師的可能性更大;當企業到投資者法律保護程度高于我國的國家及地區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時,對外直接投資企業變更審計師的可能性更大;當世界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較小時,對外直接投資企業變更審計師的可能性更大。
資本市場開放對公司審計的影響
——基于“陸港通”背景的實證研究
羅樓心 伍利娜
【摘 要】我國資本市場起步較晚, 缺乏成熟的運行機制,與境外市場的融合程度也較低?!瓣懜弁ā弊鳛橹袊Y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里程碑事件,實現了境內外投資者的互聯互通,對證券市場的改革和發展有著重要影響。本文以“陸港通”政策的實施為背景,探究了資本市場開放對公司審計的影響。研究發現,在公司成為“陸港通”標的后,其審計質量和審計收費都有顯著上升。進一步分析表明,在實施“陸港通”后,非“十大”審計、弱公司治理以及非交叉上市公司的審計質量和審計收費有顯著提升。本文從審計角度切入,研究了資本市場開放的經濟后果,為我國金融改革的進一步深化、 “陸港通”政策更大范圍推行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依據。
審計報告新準則實施對審計質量的影響研究
——基于 2016年A日股上市公司審計的準自然實驗證據
楊明增 張欽成 王子涵
【摘 要】以2017年開始實施的注冊會計師審計報告系列新準則為研究對策,機的經驗數據,考察了審計報兩市首先實施新準則審計的A+H股上市公司和實施舊準則審計的其他A股上市公司已學站日準則審計的其他A人 是與實施舊2告新準則實施的政策效果。使用雙重差分模型和多元回歸模型分析后發現,無論意業應計盈余管理和真實盈余管理程度,提高了審計質量,審計報告中披露的關鍵審計事項信息股上市公司相比,還是與A+H股上市公司以前年度相比,審計報告新準則實施顯息量越多,審計質量越高。著降仍喜核高上述發現為進一步實施審計報告系列新準則提供了經驗證據。
非行政處罰性監管能改進審計質量嗎?
一基于財務報告問詢函的證據
陳運森 鄧祎璐 李哲
【摘 要】從證監會的各類行政處罰性監管轉向證券交易所的非行政處罰性監管是近年來監管改革的趨勢,本文以交易所發放的財務報告問詢函為研究對象,檢驗了非行政處罰性監管對詢函特征對審計質量的影響程度不同:當問詢函需要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發表核查意見,涉及內部控制、風險和訴訟等內容以及問題教量越多或公司延期回函時,審計質量提高的程度更大;問詢函對審計質量的改進作用還受到到產權性質和政治關聯的顯著影響;此外,企業在收到問詢函后事務所要求的審計費用提高。
地方官員變更對審計費用的影響
楊鑫 李明輝 程海艷
【摘 要】地方官員變更會導致相關政策的不連續,并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產生重大影響。文章利用2007-2015年滬深兩市A股非金融類上市公司數據,考察了公司所在地區市委書記變更對審計費用的影響。結果表明,當公司所在所在地區市委書記變更時,會計師事務所會提高對公司的審計收費,表明審計師會將客戶所在地區官員變更所導致的政策不確定性視為一個風險標志,進而通過提高審計努力程度或者收取風險溢價來應對這一風險。并且,上述影響在與地方政府關聯不緊密以及盈余管理水平較高的企業中更為明顯。進一步研究發現,監管強度在官員變更中對審計費用的影響中騎著部分中介作用。這一研究提供了官員變更對審計費用影響的經驗證據,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政治環境對審計行為的影響。
年報風險信息披露與審審計費用
——基于文本余弦相似度視角
王雄元 高曦 何捷
【摘 要】風險導向審計模式要求審計師充分 識別、評估和判斷影響公司經濟活動的各種風險因本,息披露可能會影響審計師的風險感知進而影響其審計行為,然而現有文獻并未關注。本文基于2007 ~2016年上市公司年度報告“管理層分析與討論”中與風險有關的信息,從文本相似度視角研究年報鳳險信息被露與審計費用的關系。研究發現:年報風險信息披露的余弦相似度與審計費用顯著負相關,說明年報風險信息披露的余弦相似度降低了審計費用;進一步分析表明,這種負相關關系主要體現在信息質量較高組以及公司顯性鳳險較小組,說明年報風險信息披露的余弦相似度較高是因為公司沒有新增風險而并非公司隱藏了風險,余弦相似度較高的年報風險信息披露通過省去部分審計工作程序進而降低審計費用。
監管距離、事務所規模與盈余質量
于鵬 申慧慧
【摘 要】本文運用我國 上市公司數據,以地理距離為視角,研究監管機構對距離不同上市公司監管效果的差異。實證研究結果表明,證券監管具有明顯的距離效應,上市公司距離證監會越近,盈余質量越高;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是證,券監管的有效補充機制,相對其他所,國內大所強化了對遠距離公司的監督;證券監管的距離效應影響審計師的執業行為,審計師對于監管距離遠的上市公司收取了更低的審計費用。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國內大所強化監督是出于對審計風險的控制,國內大所監督的距離效應主要存在于信息不對稱程度高、負債率高和盈利能力較差的上市公司。本文的研究結論對于政府監管、審計師選擇以及投資者決策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自媒體傳播渠道對內控缺陷披露市場反應的影響研究
徐靜 葛銳 韓慧
【摘 要】信息技術發展促進了公司與投資 者溝通渠道多元化,自媒體傳播渠道對資本市場特定事件的市場反應產生影響。在滬深兩市2015~2016年非金融保險類上市公司中,選擇披露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公司,按照有無披露內控缺陷以及是否通過微博進行投資者溝通分類篩選,得到兩組研究樣本、兩組對照樣本和三組配對樣本,然后采用事件研究法,觀察內控缺陷披露前后一段時間內的累積異常收益,并控制是否具備微博傳播渠道變量,分析其與內控缺陷披露的相關性,以確定自媒體傳播渠道的影響。研究發現,自媒體傳播渠道有助于抵減市場事件的負面反應。
財務報告內控缺陷定量認定標準能否抑制代理成本?
謝凡施
【摘 要】本文以211-2015年強制披露內控缺陷定量認定標準的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考察財務報告內控缺陷定量認定標準的制訂對第一類代理問題的影響,實證結果表明:內控缺陷定量認定標準制訂越嚴格,越能降低股東和管理層之間的第一類代理成本。本文進一步檢驗外部治理機制對上述關系的影響,結果發現在降低代理成本的過程中,高質量外部審計、更高的市場化進程與嚴格的定量認定標準之間存在互補效應。上述研究結論,為內控缺陷定量認定標準在理論和實務中的實施效果評價提供了實證證據和政策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