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1.關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審計若干問題的思考 孫寶厚
國家審計創新與發展研究專題[三篇]
2.關于深化金融審計的幾點思考 王志成
3.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扶貧審計創新研究 呂勁松 黃崑
4. 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創新與發展研究 審計署武漢特派辦課題組
5. 審計機關審計風險管理研究研討會綜述 肖春輝
6. 基于支出周期的預算遵從審計框架研究——兼論預算會計在財政審計中的作用 王雍君 孫哲
7. 非居民企業反避稅政策存在問題及政府審計發揮作用的路徑研究——以“兒童投資主基金稅案”為例 楊英杰 郭瑞
8. 政府環境審計與環境績效改善 曾昌禮 李江濤
9. 國家審計的“三公”預算治理效應——基于中央部門的經驗證據 張琦 寧書影 鄭瑤
10. 問題導向的公共投資審計模式研究 李曼 陸貴龍
11. 關鍵審計事項披露與審計人員感知的審計責任 韓冬梅 張繼勛
12. 地方政府環境規制與審計費用——來自民營重污染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 余海宗 何娜 夏常源
13. 高管學術經歷、外部治理水平與審計費用 沈華玉 張軍 余應敏
14. 社會規范、企業環境影響與審計收費懲戒——來自我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 李培功 陳秀婷 汶海
15. 內部控制質量與企業稅收策略調整——行業層面及時間序列的經驗證據 王茂林 黃京菁
16. 新聞媒體報道與內部控制意見購買 耀友福
17. 民營企業黨組織參與董事會治理的作用探討 李世剛 章衛東
關于深化金融審計的幾點思考*
王志成
【摘 要】黨的十九大以來,金融審計進入了新時代。本文總結了金融審計從財務到業務、從信貸到全鏈條、從銀行到非銀和從機構到市場的四個階段和三次歷史躍升。在全面分析新時代金融審計新環境的基礎上,重點論述了新時代金融審計的五項主要任務,包括金融審計要助力打好防范化解大風險攻堅戰、推動金融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推動金融改革、推動加強金融監管和監管協調和促進金融反腐倡廉。最后,本文從審計理念、技術方法、組織模式、工作方法和人才培養五個維度提出深化金融審計的路徑,以期對金融審計工作有所指引。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扶貧審計創新研究*
呂勁松 黃 崑
【摘 要】基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的政策背景,本文從扶貧政策目標的頂層設計層面、參與主體層面、政策優化組合三個維度總結了我國扶貧政策的演變邏輯和主要特征。針對鄉村振興戰略主要內容及扶貧審計目標定位,本文從進一步加強扶貧審計與鄉村振興戰略相關政策的精準對接、創新完善全覆蓋工作機制、增強以審計為樞紐的扶貧審計監督合力、在更高層面整合扶貧審計資源、創新扶貧信息化審計方式、探索完善政府督查和審計聯動機制推動化解扶貧審計整改難問題等六個方面,提出創新完善扶貧審計的現實路徑。
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創新與發展研究*
審計署武漢特派辦課題組
【摘 要】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跟蹤審計是國家審計創新發展的重要方面。本文針對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的特點,在審計基礎條件方面,提出要完善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的相關法律準備、優化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的人力資源配備、強化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的
技術方法儲備。在審計實施過程方面,提出創新審計組織方式,調整設立專業組織機構,優化審計流程控制;調整審計對象,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最新改革政策措施;革新審計切入角度,重點關注執行不力和政策制度缺陷等問題。在審計結果運用方面,提出明確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審計報告的編寫規范,落實審計發現問題的執紀問責,以及加強成果宣傳。最后,本文就防范審計風險、強化審計整改等問題分析了未來的研究方向。
基于支出周期的預算遵從審計框架研究*
——兼論預算會計在財政審計中的作用
王雍君 孫 哲
【摘 要】為強化和改進公共預算與財政審計在公共部門治理中的作用,開發和應用基于支出周期的預算遵從審計模式至關緊要。主要由于適當框架的缺失,現行預算遵從審計在理論與實務上都面臨不少困惑和挑戰,亟須回歸基于支出周期的審計模式,以確保預算執行與預算授權間的一致性。與聚焦單一決算審計的現行模式不同,新模式將審計的信息功能和監督功能擴展到支出周期的所有階段,涵蓋授權、承諾、核實、付款以及會計審核與支付令簽發的完整過程,預算遵從審計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可信度將由此獲得全面提升。當務之急,莫過于開發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的預算會計體系。新近頒布的政府會計準則和擬于2019 年實施的新會計制度,與此要求尚有距離。
非居民企業反避稅政策存在問題及政府審計發揮作用的路徑研究*
——以“兒童投資主基金稅案”為例
楊英杰 郭 瑞
【摘 要】隨著我國吸收外資持續增長,由此帶來的非居民企業間避稅問題日益嚴重。本文選取典型非居民企業間接轉讓股權稅案“兒童投資主基金稅案”為例,針對目前我國非居民企業間接轉讓股權反避稅政策與實踐中,存在合理商業目的判定主要注重客觀因素、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未被列入稅法、司法機關約束能力有待提高、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獨立性弱化提高了企業的稅收激進程度等問題,重點關注稅務機關和法院如何進行合理商業目的測試,并嘗試通過對國家稅務總局2015 年第7 號公告中合理商業目的判定要件進行主客觀分類,分析判定要件設置的合理性。本文認為,政府審計在促進完善我國非居民企業間接轉讓股權反避稅政策的作用路徑主要有推動執法機關實事求是地判定是否是“合理商業目的”,促進一般反避稅條款的不斷完善,推動稅務機關和司法機關不斷提升反避稅能力,不斷加強政府審計強化反避稅部門聯合監管。
政府環境審計與環境績效改善*
曾昌禮 李江濤
【摘 要】政府環境審計是一種獨立的經濟監督,能夠通過提高環保資金的使用效率、促進環境保護政策的落實以及提高地方履行政府環境管理責任等機制發揮環境治理功能。利用2005~2014 年《中國審計年鑒》和2009 年審計署公布的《“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績效審計調查結果》的經驗證據,實證檢驗發現,政府環境審計確實有助于改善環境績效。進一步研究發現,當政府審計強度越大、政府間競爭越弱、制度環境越好時,政府環境審計的環境污染治理功能越好。本文實證提供了政府環境審計效果的經驗證據,對政府環境污染治理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國家審計的“三公”預算治理效應
——基于中央部門的經驗證據
張 琦 寧書影 鄭 瑤
【摘 要】“三公”經費因可能涉及官員在公共資金使用過程中的違法違紀行為而廣受社會關注。國家審計作為國家治理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理論上應該具備政府“三公”預算的治理效應。我們以中央部門“三公”預算為觀
測對象,實證研究了國家審計的“三公”預算治理效應。研究發現:國家審計介入能夠顯著抑制中央部門的“三公”預算,其中,國家審計在公務用車改革之前發揮出更強的公車預算抑制作用。進一步分析發現:國家審計能夠分別通過震懾機制與糾偏機制發揮“三公”預算治理作用。在審計震懾力度越大,糾偏程度越高時,國家審計對“三公”預算的抑制作用越強。
問題導向的公共投資審計模式研究
李 曼 陸貴龍
【摘 要】政府審計是公共投資監管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大多數公共投資項目已經普遍應用跟蹤審計,在促進公共資金的合法有效利用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跟蹤審計已經越來越無法滿足新時代國家治理目標的要求。本文指出了現有公共投資跟蹤審計的現實問題,提出問題導向的公共投資審
計模式,對跟蹤審計進行修正和完善,并分析了問題導向的公共投資審計模式的原則、構建思路和內容。在此基礎上,對某省審計廳的審計項目進行了檢驗。研究發現,問題導向的公共投資審計是實現新時代國家治理目標的有效手段之一,是跟蹤審計的創新和發展,旨在解決跟蹤審計中審計力量不足、資源分配不合理等問題,有利于實現審計全覆蓋和提高審計效率。
關鍵審計事項披露與審計人員感知的審計責任*
韓冬梅 張繼勛
【摘 要】 近幾年,國際審計與鑒證準則理事會(IAASB)和我國準則制定部門都對傳統標準審計報告進行了改進,改進的核心是在審計報告中增加關鍵審計事項的披露,這一改進可能會影響審計人員感知的審計責任。本文基于心理學理論,采用實驗研究方法,分析和檢驗了新審計報告模式、披露的關鍵審計事項中有無結論性評價對審計人員感知的審計責任的影響。研究發現,當被發現關鍵審計事項存在重大錯報時,與傳統標準審計報告相比,在新標準審計報告下,審計師感知的審計責任更??;在新標準審計報告下,與不含有對披露關鍵事項結論性評價審計報告相比,對含有對披露關鍵事項結論性評價審計報告,審計師感知的審計責任更大。研究還發現,審計人員感知的解脫審計責任的程度中介了審計報告模式與審計人員感知的審計責任之間的關系。
地方政府環境規制與審計費用*
——來自民營重污染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
余海宗 何 娜 夏常源
【摘 要】本文基于“文本分析法”,以2006~2015 年手工整理的地方政府年度工作報告中包含環保類關鍵詞的字段和句子數刻畫環境規制程度,實證檢驗地方政府環境規制對審計費用的影響。研究發現,地方政府環境規制增加了轄區內民營重污染上市公司的審計費用。該結論在排除替代性解釋、替代變量以及控制內生性等穩健性檢驗之后依然成立。進一步分析發現,在內部控制薄弱和技術創新水平較低的樣本中,地方政府環境規制對審計費用的影響更加顯著。本文的發現豐富了環境規制和審計費用的相關文獻,為建設“美麗中國”背景下的我國重污染企業如何走出環保困境,具有一定的理論貢獻和現實啟示。
高管學術經歷、外部治理水平與審計費用*
沈華玉 張 軍 余應敏
【摘 要】高管特征和外部治理機制對上市公司審計費用具有重要影響。本文以2007~2016 年中國上市公司為樣本,探討了高管學術經歷和外部治理水平對審計費用的影響結果及影響機制。研究發現:高管學術經歷降低了上市公司審計費用,高管學術經歷對公司審計費用的負向影響在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較低、分析師跟蹤人數較少、非國有企業的樣本組中更加明顯。高管學術經歷影響審計費用的機制包括:高管學術經歷能夠降低公司可操縱性應計盈余和提高公司會計穩健性,進而降低了公司的固有風險,降低了公司的審計費用。研究結論豐富了“高階”理論、公司治理、審計費用等相關文獻,為提高政策監管效率、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和會計信息質量提供了有益借鑒。
社會規范、企業環境影響與審計收費懲戒*
——來自我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
李培功 陳秀婷 汶 海
【摘 要】通過制約和改變個體偏好,社會規范能夠對人類行為產生重要影響。以我國環境治理為背景,審計收費行為可能成為社會規范對資本市場參與主體進行治理與懲戒的又一重要渠道。研究發現,在控制公司特征變量后,重污染企業的審計費用顯著高于其他企業;同時,環保企業的審計費用與其他企業未發現顯著差異,社會規范對審計收費的影響具有非對稱性。橫截面角度,社會規范約束越強地區的重污染企業的審計費用越高;時間序列上,社會大眾環保意識越強的年份,重污染企業的審計費用越高。近年來,在我國環保立法及執法強度沒有發生顯著變化的情況下,重污染企業的審計收費卻顯著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遺漏變量的可能性,也暗示重污染企業更高的審計費用更可能受到來自社會規范的影響。
內部控制質量與企業稅收策略調整*
——行業層面及時間序列的經驗證據
王茂林 黃京菁
【摘 要】內部控制質量在企業稅收策略調整中存在顯著影響。研究發現:高質量的內部控制有助于企業優化稅收策略,企業內部控制質量與稅收策略選擇之間存在非線性關系。從企業短期、長期的稅收籌劃來看,當企業稅收激進度不高時,高質量的內部控制能夠促進企業避稅,增加企業避稅收益;而稅收激進度過高時,則能抑制企業過度避稅,降低避稅風險,且內部控制對企業長期或短期稅收激進程度的影響在極端保守或極端激進避稅的情形下更為顯著。從行業調整層面,高質量內部控制能夠顯著降低企業實際稅率的行業偏離度。從年度間調整層面,高質量內部控制能夠實現稅收策略在年度間的顯著優化。本文研究為內部控制影響企業稅收策略調整提供了行業層面及時間序列的經驗證據,為揭示內部控制的作用機理及經濟后果研究提供了重要補充。
新聞媒體報道與內部控制意見購買*
耀友福
【摘 要】本文以2013~2016 年中國A 股上市公司為樣本,運用Lennox(2000) 的審計意見購買模型,考察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意見購買行為及其經濟后果,以及新聞媒體報道對內部控制審計意見購買的治理效應。研究發現,變更內控審計師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意見購買的概率越大,且內部控制審計意見購買在內控審計師非升級變更方面更明顯;在經濟后果方面,內部控制審計意見成功購買使得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激進性更高,聯動降低了財務報告審計質量。從新聞媒體治理視角,媒體負面報道對內部控制審計意見購買及其成功購買行為后果具有明顯改善效果,且這種積極治理作用在內控審計師降級變更和分所審計師變更層面更明顯。本文首次提供了中國新興資本市場內部控制審計意見購買及其經濟后果的重要證據,并從新聞媒體監督視角為內部控制審計意見購買的監管與治理提供了經驗依據。
民營企業黨組織參與董事會治理的作用探討*
李世剛 章衛東
【摘 要】基于黨組織普遍存在于民營企業的現實背景,手工收集了2004~2015 年A 股民營企業黨組織參與董事治理數據,實證檢驗了民營企業黨組織參與董事會治理對審計意見的治理效應。實證結果發現,民營企業黨組織參與董事會治理能夠顯著降低企業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的概率,加強黨的建設強化了民營企業黨組織參與
董事會治理對審計意見的治理效果。進一步研究發現,民營企業黨組織參與董事會治理能夠顯著降低企業購買審計意見的概率,顯著降低企業的審計收費和超額審計收費。上述結果表明民營企業黨組織參與董事會治理的確起到了公司治理作用,為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民營企業黨組織參與公司治理提供了經驗證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