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審計機關管理研究專題[兩篇]
1.職業化視角下的國家審計人力資源管理框架研究
仲楊梅 張龍平
2.地方審計機關績效考核體系優化研究
余海宗 吳艷玲 田至立
3.大數據價值鏈視角下的審計工作創新與實踐
牛艷芳 馮占國 孟祥宇
4.國家審計法律責任規范的構造與優化
屈茂輝 陳 艷 羅才紅
5.公共部門人力資源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
王士紅 蘇倩倩
6.中美政策審計比較研究
張 軍 曉 芳 等
7.審計學科建設研討會綜述
王彪華
8.非效率投資、政府審計與腐敗曝光
——基于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
周 微 劉寶華 唐嘉尉
9.審計師對采用差異化戰略的客戶區別對待了嗎?
王百強 伍利娜
10.注冊會計師審計報告改進研究
——基于我國審計報告改革試點樣本的分析
冉明東 徐耀珍
11.簽字注冊會計師過度自信、政府監管與審計質量研究
吳偉榮 李晶晶 包曉嵐
12.制度環境、審計聲譽機制與收費溢價
鄭莉莉 鄭建明
13.關聯交易、管理層權力與公司違規
——兼論審計監督的治理作用
魏志華 李常青 等
14.獨立董事兼任:聲譽抑或忙碌
——基于債券市場的經驗證據
李志輝 楊思靜 孟 焰
15.審計委員會中會計獨董的同城特征與股價崩盤風險
趙 放 孫 哲 聶興凱
摘 要
職業化視角下的國家審計人力資源管理框架研究
仲楊梅 張龍平
【摘要】構建職業化視角的國家審計人力資源管理框架體系,應將由審計職業素養、審計職業行為、審計職業技能構成的國家審計職業化要素體系,與由審計人力資源規劃、招聘配置、培訓開發、激勵考核、薪酬管理、人事關系管理構成的國家審計人力資源管理流程模塊體系相結合,這樣有利于系統研究當前國家審計人力資源管理工作與職業化理念要求之間存在的差距,將職業化管理理念有效貫穿并融入到審計人力資源管理流程中。研究認為,可以從培養職業文化、塑造審計職業形象、強化“職業資質”和“分類管理”、注重職業規范時效、引入競爭性和開放性等方面入手來完善國家審計人力資源管理,提升國家審計職業化水平。
地方審計機關績效考核體系優化研究
余宗海 吳艷玲 田至立
【摘 要】為提高政府部門的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務水平,建立政府部門內部績效考核體系十分必要。作為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審計機關同樣需要建立科學、完善的績效考核體系。通過對某省審計廳及其所屬3個市級審計局、2個縣級審計局的實地調研,發現:目前地方審計機關績效考核尚未制度化,并且考核指標過于籠統、缺乏目標層面和準則層面的設計。本文借鑒已有研究成果,以實地調研為主、文獻分析為輔,根據審計機構內設部門職能差異,在區分業務部門和行政部門的基礎上,基于平衡計分卡的四個維度,構建業務部門和行政部門考核指標體系,并采用層次分析法來確定各級指標的權重,以期為地方審計機關的績效考核工作提供實用性、針對性的指引。
大數據價值鏈視角下的審計工作創新與實踐
牛艷芳 馮占國 孟祥宇
【摘 要】大數據時代的審計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各級審計機關正積極運用大數據技術和思維,探索審計組織模式和技術方法創新,推動數字化審計工作取得新突破。我們借鑒《大數據標準白皮書》提出的大數據標準參考框架并應用到大數據審計工作中,從大數據價值鏈視角審視我國政府審計大數據工作構成,認為縱向IT價值鏈的技術支持和橫向信息價值鏈的大數據生命周期的科學安排,以及價值鏈活動中六大角色的各盡其責,才能有助于獲取大數據價值,進而以山東省審計廳開展的大數據工作為例,列舉六大角色在IT價值鏈和信息價值鏈活動中的各項創新舉措及取得的成效,為今后大數據審計工作提供參考依據。
國家審計法律責任規范的構造與優化
屈茂輝 陳艷 羅才紅
【摘要】對我國國家審計法律責任的規范文本進行實證分析,可以發現國家層面的立法較少、地方立法數量相對較多,表現出“金字塔形”的特征。國家審計法律責任的基本體系雖已建立,但下位法和上位法的條文重復現象較突出;在責任主體制度上設計單一,更為注重被審計單位及人員;在責任類型結構上過于依賴行政法律責任,刑事法律責任和民事法律責任表現出明顯的附屬性;責任追究機制和責任承擔方式也尚有不足。管理型的立法思路導致的制度缺陷可能會影響審計法的實施效果,因此國家審計法律責任制度仍需要完善,不僅要在地方立法上體現和突出地方性,而且要建立起行政法律責任、刑事法律責任和民事法律責任合理銜接并互補的責任制度體系,提高審計立法質量。
公共部門人力資源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
王士紅 蘇倩倩
【摘要】人力資源審計是人力資源管理和審計學交叉發展的一個新興領域。本文借鑒公共部門人力資源審計的國內外理論研究與實踐經驗,基于系統論的觀點,建立了公共部門人力資源審計指標體系理論框架,在此基礎上,構建公共部門人力資源審計指標體系。人力資源審計指標體系的建立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首先通過小樣本測試檢驗指標的合理性,并對指標進行適當的修改;其次,運用層次分析法對公共部門人力資源審計指標的權重進行分配,對每個層次賦以相應的權重,以區分其不同審計內容的重要程度,并運用模糊評價法對設計完成的人力資源審計指標體系進行評價;根據預調研的結果以及指標體系的層次設定,確定最終的問卷,開展大規模的調查,對公共部門人力資源審計指標體系進行檢驗,獲得最終的公共部門人力資源審計指標體系。
中美政策審計比較研究
張軍 曉芳 等
【摘要】政策審計有利于提高國家能力,是國家審計服務國家治理的重要途徑。中美兩國審計機關都開展了政策審計,兩國經濟規模、治理層級等存在相似之處,因此比較研究中美政策審計具有重要意義。各國國家審計都是根據各自國家治理體系特征,在服務國家治理的過程中發展。中美兩國的政策審計在審計機關定位、政策審計內容、政策審計方法等方面存在差異,這是中美兩國的國家治理體系存在差異造成的。美國的政策審計在審計機關定位、政策審計內容選擇、政策審計方法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推動了國家治理完善。借鑒美國的政策審計發展經驗,繼續發揮我國政策審計自身優勢,對我國的政策審計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非效率投資、政府審計與腐敗曝光
——基于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
周微 劉寶華 唐嘉尉
【摘 要】以2009-2014年接受政府審計的中央控股上市公司為樣本,以企業投資為著力點,從腐敗曝光視角分析非效率投資產生的社會后果,并進一步考察政府審計是否能促進非效率投資企業的腐敗曝光。研究結果發現: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資程度與腐敗被曝光的概率之間呈顯著正相關關系,其中過度投資企業的腐敗曝光概率更高;政府審計能夠提高非效率投資企業的腐敗被曝光概率,進一步研究發現中央實施的一系列嚴厲反腐行動能夠提高政府審計作用,尤其能夠提高投資不足企業的腐敗曝光概率。研究表明非效率投資暗含著腐敗行為,政府審計能夠提高非效率投資企業的腐敗被曝光的概率,此外政府審計是作為中央反腐行動的配合手段發揮作用。
審計師對采用差異化戰略的客戶區別對待了嗎?
王百強 伍利娜
【摘 要】近年來,企業的戰略選擇對財務特征的影響逐漸成為新的研究熱點。我們利用2003-2015年A股上市公司的數據研究企業戰略差異度對審計決策的影響。研究發現,企業戰略越偏離行業常規戰略,審計師在為其提供審計服務時就越謹慎,表現為更加嚴格的審計意見和更高的審計收費,說明審計師會關注企業的差異化戰略帶來的審計風險。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在國有企業中,戰略差異度對審計收費的影響程度小于非國有企業;在2007年實施新審計準則、新會計準則及新的訴訟法規之后,戰略差異度對審計意見和審計收費的影響程度大于上述制度背景改善之前。上述結果表明,戰略差異度給國有企業帶來的審計風險低于非國有企業,而制度環境的改善增加了審計師對客戶風險的關注程度。
注冊會計師審計報告改進研究*[]
——基于中國審計報告改革試點樣本的分析
冉東明 徐耀珍
【摘 要】 審計報告改革是近十年注冊會計師審計行業的重大事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以中國審計報告改革首先在A&H股公司試點為背景,我們對2016年度的新審計報告進行全樣本的分析,并在國際比較的基礎上對試點情況進行評價。研究結果表明,總體上我國審計報告試點結果符合預期,新審計報告有助于增加信息含量和提高審計透明度,并且在披露形式和方法上也體現出實踐創新性。另一方面,關鍵審計事項信息顆粒度差異較大、披露內容過度標準化和披露形式不統一也可能帶來新的問題。如何權衡審計報告制度的成本收益,是未來改革進程中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在行業達成共識的基礎上,相關部門應進一步優化新審計報告準則,并推動審計報告網絡披露平臺等配套措施的建設。
簽字注冊會計師過度自信、政府監管與審計質量研究
吳偉榮 李晶晶 包曉嵐
【摘要】近年來,財務舞弊的頻發引發了人們對審計質量的再度關注。以高層梯隊理論和行為金融理論為基礎,選擇2009-2016年上市公司的數據作為樣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構建簽字注冊會計師過度自信度量指標,使用面板數據回歸,分析了簽字注冊會計師過度自信對審計質量的影響。研究發現:簽字注冊會計師越過度自信,審計報告的激進度越高,審計質量越低;進一步對簽字注冊會計師過度自信影響審計質量的機制進行了檢驗,發現政府監管弱化了簽字注冊會計師過度自信對審計質量的影響作用;由于國企面臨更多的事后檢查,政府監管對注冊會計師過度自信影響審計質量的抑制作用在國企中更顯著。本研究關注簽字注冊會計師過度自信的經濟后果,補充了現有文獻僅關注完全理性行為的缺失。
制度環境、審計聲譽機制與收費溢價
鄭莉莉 鄭建明
【摘 要】有效的審計聲譽機制體現在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行業專長和聲譽受損對審計收費的影響,同時,聲譽機制作用的發揮受到制度環境的影響。使用2001年到2014年我國上市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的數據,采用兩階段模型和分組檢驗實證考察制度環境、審計聲譽機制和收費溢價的關系。研究結果顯示:制度環境影響聲譽機制功能的發揮,較好的制度環境下,會計師事務所聲譽機制發揮作用產生的收費溢價為20.8%,而較差的制度環境下,會計師事務所的收費溢價僅為7.8%。對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分類檢驗和股份制改革和新會計準則前后模型結構穩定性的檢驗結果支持了上述結論。該結論對政府監管部門、市場參與者和會計師事務所本身都具有參考意義。
關聯交易、管理層權力與公司違規[]
——兼論審計監督的治理作用
魏志華 李常青 等
【摘 要】本文以2005-2014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實證檢驗了關聯交易、管理層權力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對公司違規的影響,并探索了審計監督作為外部公司治理機制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研究發現:上市公司關聯交易水平越高、管理層權力越大,越有可能發生公司違規;管理層權力加劇了關聯交易與公司違規的正相關關系,這意味著權力膨脹的管理層可能利用關聯交易從事機會主義行為;高質量審計師(主要是國內“四大”而非國際“四大”)可以發揮公司治理作用,顯著降低了管理層利用關聯交易從事機會主義行為所帶來的公司違規風險。進一步研究還發現,隨著關聯交易資金流方向、公司違規類型的不同,關聯交易、管理層權力以及高質量審計師對于公司違規的影響也有所差異。
獨立董事兼任:聲譽抑或忙碌
——基于債券市場的經驗證據
李志輝 楊思靜 孟焰
摘要:本文利用中國債券市場中發債上市公司2010年-2013年數據,通過檢驗獨立董事兼任與債券違約風險之間的關系,實證檢驗了獨立董事兼任對企業債務融資成本的影響,分析了獨立董事兼任的質量假說與忙碌假說在中國債券市場的存在性。研究發現,獨立董事兼任席位越多,獨立董事監督效率越低??傮w上來看,債券市場中獨立董事兼任的忙碌假說占據主導地位。具體表現為,隨著獨立董事兼任數量的增加,企業債務融資成本將增大。進一步從公司層面和個體層面進行檢驗后,發現提高機構投資者持股比率和增加獨立董事薪酬,減弱了獨立董事兼任的忙碌假說效應,即降低了企業債券融資成本。
審計委員會中會計獨董的同城特征與股價崩盤風險
趙放 孫哲 聶興凱
【摘 要】審計委員會在保持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質量和股價穩定上發揮著獨特作用。我們以審計委員會中會計獨董的同城特征作為切入點,系統分析了其對企業信息披露質量和未來股價崩盤風險的影響和作用機理。研究發現:審計委員會中會計獨董的同城特征可以降低企業未來股價崩盤風險;可以降低企業可操控應計水平;當企業信息不透明程度較深時,效果更加明顯。而其他類型獨立董事的同城效應不具有此功能。鑒于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企業聘用獨立董事和組建審計委員會時,應該考慮地理距離因素;需要進一步增加上市公司管理層的道德教育,優化公司治理結構,從制度上保證廣大股東利益;完善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規范標準,讓企業社會責任信息質量與企業管理者聲譽和利益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