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審計學科建設研究專題[三篇]
1.國家審計的學科屬性辨析
謝志華 孫海鳳
2.國家審計變革與審計學科建設
李曉慧
3.西方審計學科理論和課程的發展及啟示
廖琳 吳清風
4.國際政府審計同業復核的實踐與啟示
周維培
5.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演化分析
劉儒昞 王海濱
6.審計質量在股票定價中的作用研究
——基于我國A股市場的分析
李心愉 趙景濤 段志明
7.內部控制質量與股價崩盤風險:影響效果及路徑檢驗
黃政 吳國萍
8.業績預告偏離度、內部控制質量與審計收費
廖義剛 鄧賢琨
9. 外資持股、制度環境與審計質量
步丹璐 屠長文
10.審計委員會主任背景特征與公司內部控制質量
向銳 徐玖平 楊雅婷
11.異常審計費用與證券分析師盈余預測有效性
—基我我國 A 股上場公司的證據
高瑜彬 廖芬 儒志洋
12.事前風險、審計師行為與財務舞弊
鄭登津 閆曉茗
13.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缺陷修復的相關性研究
——來自于國有上市公司2010?2014年的經驗數據
朱彩婕 儒長翠
14.哈佛大學風險管理審計的經驗與啟示
趙紅衛
國家審計的學科屬性辨析
謝志華 孫海鳳
【摘要】一門學科的屬性本質上是由該學科的研究對象所決定的。國家審計作為國家政權體系或治理體系的構成要素,有其自身的職責權限,發揮著特殊的作用。從學科的歸屬看,國家審計必然有著自身特定的研究對象,國家審計是國家管理體系的組成部分,具有管理學科的屬性;在國家管理中,國家審計主要發揮監督的作用,具有監督屬性;在國家監督體系中,國家審計主要進行的是經濟監督,這主要源于審計
產生于兩權分離的需要;在兩權分離的條件下所有者與經營管理者之間形成了委托受托經濟責任關系。國家所有者委托國家審計對國有財產的經營管理者進行監督,這種監督就稱之為所有權監督,它有別于國家行政部門所進行的管理權監督。
國家審計變革與審計學科建設
李曉慧
【摘要】扎根數據和實踐提煉出的國家審計變革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提出了構建跨學科的大審計平 臺,其基礎是融合社會學、政治學、邏輯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IT、資源、環境、工程項目等形成交叉知識體系,這符合目前高等教育“寬口徑,厚基礎”培養理念;其核心是審計人才培養體系,我們從專業知識的構建、認知和智力技能、核心和轉換能力、實務操作能力四個方面對本碩博提出層層遞進的
培養目標,以滿足社會對審計專業人才的不同需求;其支柱是按審計專業基礎、審計技術和方法、財務信息審計、業務信息審計、經濟行為審計和經濟制度審計六個模塊構建審計課程體系,待需創新審計科研、教學方式與之相匹配。
西方審計學科理論和課程的發展及啟示
廖琳 昊清風
【摘要】西方審計學科理論和課程的萌芽和發展較早,深入挖掘其規律,總結相關經驗教訓,對我國現階段的審計學科建設和課程改革都具有十分積極的借鑒意義。通過分析西方審計發展史發現,西方審計實踐引發了審計學科理論的萌芽及發展,學科理論據此可劃分為理論開端、基礎理論發展成熟、實用主義理論發展三個階段;西方審計實踐與學科理論共同影響了審計課程的設置,審計課程的發展及調整情況相應也可劃分為課程開端、調整完善、新時期特征三個各具特點的階段。通過上述分析還發現,西方的大學極少設置審計學專業,公司及審計學會對于審計行業有較大影響。認識這些規律有助于增強對我國審計學科尤其是國家審計學科建設的信心,并促進大學審計課程教育的改革。
國際政府審計同業復核的實踐與啟示
周維培
【摘要】“同業復核”是當代國際政府審計質量評估的重要方法,被眾多國家最高審計機關所接受和運 用。1997年對冰島審計署開展的質量和管理系統的檢查,是最早的國際政府審計同業復核案例。21世紀 初歐盟主導的對中東歐國家最高審計機關的綜合檢查,開啟了國家政府審計國際同業復核的篇章。積極探 索并具有示范價值的加拿大2004年的績效審計項目全覆蓋式的歐洲審計院2008年的綜合項目類似專 項調查的世界審計組織秘書處2016年“關于獨立性”的全球項目,在眾多國際同業復核項目中最具代表 性。加入世界審計組織“同業復核” 分委員會、主動參與相關國際同業復核項目、在國內借鑒和推廣同 業復核方法,對提升我國政府審計的國際化、加強質量控制具有積極意義。
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演化分析
劉儒昞 王海濱
【摘要】在環境治理過程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存在利益博弈。本文通過構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完全信息條件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環境治理中的動態博弈過程。在此基礎上,構建基于前景理論的博弈模型,分析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對地方政府環境治理行為的影響。研究表明:風險決策中有限理性決策者的風險偏好性使得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環境治理博弈中的納什均衡,即中央“不
重視”、地方“不治理”;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會使得更多的地方政府演化為風險規避者;通過實施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強化地方政府的環境治理責任,加大對地方政府環境治理不力的查處力度、增加處罰強度將會改變地方政府在環境治理中的策略選擇,進而有望破解環境治理失靈難題。
審計質量在股票定價中的作用研究
——基于我國A股市場的分析
李心愉 趙景濤 段志明
【摘要】上市公司定期發布的存在信息失真和遺漏的財務報告可能誤導投資者對股票定價過高,而外部審計師出具的審計報告能夠揭示財務信息披露的真實質量,從而修正投資者對股票的定價。由此可見,審計質量有可能具有股票定價的作用。針對這一問題,文章通過構造審計費用比(AA值)變量衡量審計質 量,并將其引入Fama-French三因子定價模型,基于2004 -2016年中國A股市場的數據進行了實證分析,以論證審計質量是否對我國上市公司的股票定價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實證結果顯示,審計質量對于我國資本市場上股票超額收益率具有解釋力,這一解釋力在長期具有可持續性,更重要的是,審計質量能夠對股票價格產生影響,即具有股票定價作用。
內部控制質量與股價崩盤風險:影響效果及路徑檢驗
黃政 吳國萍
【摘要】作為權力制衡的重要手段,內部控制能否制約管理層信息操縱行為進而降低股價崩盤風險值得深入研究。文章選取2000~2015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通過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考察了內部控制質量影響股價崩盤風險的客觀表現和傳導路徑。結果表明,隨著上市公司部控制質量的不斷提升,股價崩盤風險顯著降低;在進行了生性檢驗、變更部控制質量度量方法等一系列穩健性測試后,上述結論依然成立。進一步的影響機制分析和中介效應檢驗表明,信息披露質量和代理成本在部控制質量影響股價崩盤風險中均發揮了顯著的中介作用,即高質量的部控制可以通過提升信息披露質量和減少代理成本來降低股價崩盤風險,該結論為深入理解部控制影響股價崩盤風險的在機制提供了可靠解釋。
業績預告偏離度、內部控制質量與審計收費
廖義剛 鄧賢琨
【摘要】本文以2010-2014年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實證分析了上市公司前期業績預告偏離度是否會對次年審計定價產生影響,以及高質量內部控制對兩者關系的調節作用。研究發現,公司前期業績預告偏離度與當期審計費用呈顯著正相關關系,而高質量的內部控制能夠有效緩解這一正相關關系。進一步檢驗表明,高質量內部控制的調節作用僅在前期業績預告為樂觀偏差時顯著存在,同時業績預告偏離度與
下一期獲得非標審計意見的可能性正相關,高質量的內部控制同樣能夠對此起到調節作用。研究結果表明,上市公司業績預告偏離度是一個有助于審計師進行重大錯報風險評估的警示訊號,而高質量的內部控制有助于降低審計風險。
外資持股、制度環境與審計質量
步丹璐 屠長文
【摘要】本文利用2007 ~2015年我國上市公司數據,研究了外資持股的上市公司能否利用高質量的外部審計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結果表明,具有外資持股上市公司更傾向于聘請國際“四大”,所聘事務所也會更多地由國內所變更為國際“四大”。進一步,本文研究結果表明外資持股的企業審計費用更高。但是,企業的政治聯系減弱了外資持股與選擇國際“四大”以及審計收費之間的關系。最后,本文研究發現具有外資持股的企業更容易獲得標準審計意見,說明外資持股的企業可以有效改善信息披露質量。本文揭示了外資持股的企業改善信息披露質量的內在途徑,對于利用外資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審計委員會主任背景特征與公司內部控制質量
向銳 徐玖平 楊雅婷
【摘要】審計委員會主任作為董事會下設負責監督內部控制的專門委員會的負責人,領導審計委員會履行各項職責。本文以2011 ~2013年度我國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利用廈門大學內控課題組構建的我國上市公司內控指數,實證檢驗了審計委員會主任背景特征與公司內部控制質量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審計委員會主任教育水平、薪酬水平、聲譽和本地化均能顯著地對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質量產生正向的影響,并能在不同程度上對內部控制的五個要素(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溝通和內部監督)產生影響。本文的研究成果對相關主管部門及監管機構具有一定的政策啟示意義。
異常審計費用與證券分析師盈余預測有效性
——基于我國A股上市公司的證據
高瑜彬 廖芬 劉志洋
【摘要】文章以2008 ~2015年我國滬深兩市非金融A股上市公司觀測數據為研究樣本,在測度異常審計費用和證券分析師盈余預測有效性的基礎上,對異審計費用與證券分析師盈余預測有效性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檢驗。經驗證據表明,異審計費用與盈余持續性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與證券分析師盈余精度呈負相關關系,與證券分析師盈余預測分歧度呈正相關關系。這說明異審計費用所代表的低質量財務報告信息環境降低了企業盈余的持續性,對證券分析師盈余預測的有效性產生了消極影響,因此證券分析師需要對上市公司的審計費用予以關注,以增強盈余預測的有效性。
事前風險、審計師行為與財務舞弊
鄭登津 閆曉茗
【摘要】目前關于企業風險與審計師行為的研究大多是基于事后風險的角度,對企業的事前風險關注度不高。本文以2003 ~ 2015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為樣本,通過財務造假預測Mscore模型、Fscore模型和Cscore模型計算企業的亊前財務造假風險,實證檢驗了企業亊前風險對審計師行為的影響,研究發現:公司事前風險與非標審計意見、會計師事務所變更和審計費用均顯著正相關。此外,事前風險和事后的舞弊被查顯著正相關,進一步佐證事前風險對審計師行為為響的有效性;相對于Mscore模型和Fscore模型,Cscore模型估計影事前風險對審計師影行為影影響具有最好影解釋力。本文影研究結論不僅表明事前風險越高審計師影行為越穩健也將對審計師、投資者和監管機構有一定影啟示意義。
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缺陷修復的相關性研究
——來自于國有上市公司2010-2014年的經驗數據
朱彩婕 劉長翠
【摘要】內部控制缺陷暴露后,公司治理主體會采取相關措施進行缺陷的修復。本文樣本選取了2010-2014年披露了內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國有上市公司,檢驗了內部控制缺陷暴露后公司治理如何影響內部控制缺陷修復,驗證國有企業治理主體在內部控制缺陷修復過程中的作用,引導國有上市公司關注內部控制缺陷的修復并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提高國有公司的競爭力。研究結果顯示:內部控制缺陷暴露后,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與內部控制缺陷修復顯著正相關;審計委員會獨董比例與內部控制缺陷修復顯著負相關,顯著水平為5%;高管薪酬與內部控制缺陷修復顯著正相關。另外,還發現內部控制缺陷的修復需要更多具有治理專長的專家。
哈佛大學風險管理審計的經驗與啟示
趙紅衛
【摘要】風險管理審計是現代大學組織不可或缺的構成要件,在大學治理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職能和作用。近年來,我國高校經濟腐敗和資源浪費等現象日趨嚴重,暴露出高校風險管理審計的薄弱和窘境。在世界高等教育發達國家里,許多大學都非常重視風險管理審計,并積累了豐富的寶貴經驗。哈佛大學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學校層級大學法人治理結構和資源權力制衡構架,部門層級風險管理組織架構和職能架構,以及通過提供豐富人性化的風險管理審計資源策略,彰顯了大學風險管理審計的重要價值。研究哈佛大學風險管理審計,對豐富我國大學風險管理審計的理論內涵,夯實我國大學風險管理審計的實踐基礎,提升我國大學風險管理審計的整體水平,具有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