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1.中國古代審計方法方式考論 方寶璋
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研究〔三篇]
2.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實務研究
上海市審計學會課題組
3.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管理創新研究
浙江省審計學會課題組
4.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中提高審計判斷質量的
路徑分析
審計署重慶特派辦理論研究會課題組
5.國家審計推進現代預算管理的路徑探討
池國華 陳漢文
6.國家審計研究的現狀與思考——基于SSCI期刊的分析
黃溶冰 王麗艷
7.養老基金云審計系統的構建
張永杰 羅忠蓮
8.大數據環境下財政審計數據分析研究
裴文華 成維一
9.審計監管約談方式與投資者感知的會計信息可信性
——一項實驗證據
劉文歡 何亞南 張繼勛
10.大股東股權質押會影響審計師決策嗎?
——基于審計費用與審計意見的證據
張俊瑞 余思佳 程子健
11.媒體報道、職業能力異質性與審計質量
呂敏康 馮麗麗
12.審計質量、社會信任和并購支付方式
武恒光 鄭方松
13.自愿性披露內部控制審計費用能夠提高內部控制審計獨立性嗎?
湯曉建 張俊生
14.審計師變更、事務所轉制與股價崩盤風險
耀友福 胡寧 周蘭
15.內部控制、產權性質與盈余管理方式選擇
——基于2007?2015年A股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
張友棠 熊毅
中國古代審計方法方式考論
方寶璋
【摘要】中國古代審計方法主要有查賬法、查詢法、比較分析法、詳查法、抽查法等,審計方式主要有 就地審計和送達審計,定期審計和不定期審計,以及事前審計、同時審計和事后審計等。從總體上看,古 代審計方法方式還是較完備的,并與經濟水平相適應,在審計工作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綜觀古代審計方 法、方式發展,可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政府對國家財經活動監督的需要是審計方法、方式進步的主要驅動 力,而古代審計方法、方式的進步是審計發展的重要標志。其對當代的啟迪是:目前,全球正在逐漸步入 知識經濟、信息化和網絡化時代,審計方法、方式必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跟上時代的步伐,以應對知 識經濟、信息化和網絡化大數據對審計的挑戰。
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實務研究
上海市審計學會課題組
【摘要】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是國務院交辦的重要任務,是審計機關的法定職責。上海市審計 機關持續開展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尚未形成比較成熟的操作模式,實際工作 中面臨著審計范圍較窄、深度有限、組織管理不夠健全、知識儲備和人員素質不足等困難。本文總結上海 市審計機關開展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實踐中遇到的主要問題,結合上海市“十三五”規劃確定的 發展目標,深入研究下一階段開展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的重點內容和方式方法,提出圍繞深化中國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重要 工作任務,聚焦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躁審計重點內容,為審計工作實踐提供參考借鑒。
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 審計管理創新研究
浙江省審計學會課題組
【摘要】國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是國務院賦予審計機關的新職能,在國家審計發展中的地 位日漸重要。本課題組以浙江省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為例,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在深入總結浙江省 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深刻剖析了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審計計劃不夠全 面、審計重點有待明確、審計成果轉化利用率低、審計人員專業知識不足等問題,并從政策措施落實情況 跟蹤審計管理創新的原則與目標調整、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管理重點兩方面探討了政策措施落實情 況跟蹤審計管理創新的途徑,對適合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進一步科學發展的審計管理方式進行了探 索,以期為審計實踐提供指導。
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中提高審計判斷質量的路徑分析
審計署重慶特派辦理論研究會課題組
【摘要】開展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推動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是當前各級審計機關工作 的重中之重。在審計中,面對復雜的政策體系,重點選擇哪些政策進行審計,如何緊貼實際靶向聚焦開展 審計,面對新情況、新問題,依什么法、怎么依法和怎么用法等,都需要審慎地進行審計判斷。本文從政 策落實情況跟蹤審計中審計判斷的重要性出發,研究分析審計人員對政策目標和政策背景的認識、對審計 對象的認識、對組織方式及其影響的認識,以及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等影響審計判斷質量的主要因素,提 出了準確把握改革方向、科學研判審計對象,立足區域規劃、精準切入政策,創新組織模式、改進審計方 法,強化質量控制、防范判斷偏誤,加強理論學習、注重實踐教學等提高審計判斷質量的路徑和方法,為 開展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提供了參考。
國家審計推進現代預算管理的路徑探討
池國華 陳漢文
【摘要】本文在論述建立現代預算管理制度基本要求的基礎上,結合財政審計結果相關的資料,認為我 國在財政預算管理過程中尚存在以下問題:預算還不能完全反映國家戰略意圖、全口徑預算尚有缺口、預 算調整幅度仍然較大;在預算審批上表現為預算審查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在預算執行上規范性不足,預算 約束軟化,效益性欠佳,執行效率有待提高;在決算考評上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尚未建立,績效考核的落地 實施緩慢;在財政審計中,審計覆蓋范圍較窄,績效審計占比較低,問責機制有待完善,等等。由此,從 強化國家審計監督的角度提出推進現代預算管理的政策建議,即實現審計全覆蓋,推進全口徑預算管理; 加快績效審計轉型,健全領算績效管理;健全審計公告制度,倒逼預算信息公開。
國家審計研究的現狀與思考
——基于SSCI期刊的分析
黃溶冰 王麗艷
【摘要】本文以1997 ~2016年在SSCI來源期刊上發表的32篇國家審計學術論文為樣本,對其涉及的作 者機構、研究對象以及期刊所屬學科領域和刊載時期等進行統計。從審計制度安排、審計治理效果、審計 業務探索以及審計溝通策略等四個方面總結研究主題,探討基于公開數據及問卷調查的統計分析、案例研 究、內容分析以及邏輯推理方法在國家審計研究中的應用。在此基礎上,從研究人員應提倡學科專業多元 化、研究主題應微觀視角和宏觀視野并重、研究方法應重視問卷調查和案例研究、研究方式應鼓勵學術界 與實務界合作四個方面分析國際經驗對我國國家審計研究的啟示。最后,提出完善審計制度和加強審計職 能的實施效果研究,國家審計推動政府良治的機理與路徑研究及審計溝通、媒介傳播與社會影響研究等未 來研究方向。
養老基金云審計系統的構建
張永杰 羅忠蓮
【摘要】養老基金審計監管問題是國民關注的焦點,是"十三五”時期我國養老保障事業發展的重心。 本文以養老基金審計業務發展需求為導向,系統研究了養老基金云審計的運行原理、主要優勢、邏輯架構 及其實現流程,以實現養老基金云審計數據采集動態化、存儲連續化和分析多樣化。本文認為,相對于傳 統審計方法而言,云審計突破了時空上的限制,具備多維分析、預警分析和可視化分析等高效數據分析功 能,進一步拓展了審計范圍;基于“云”端服務器開展云審計業務的養老基金云審計系統,應涵蓋云審 計基礎設施層、數據管理層、安全監管層及成果管理層四層邏輯架構,并通過審計計劃、項目實施和審計 終結三個基本階段實現養老基金云審計流程。
大數據環境下財政審計數據分析研究
裴文華 成維一
【摘要】網絡、移動通信把人類社會帶入了一個大數據時代,利用大數據進行審計數據關聯分析對提高 審計效率和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目前對大數據環境下財政審計數據分析的研究較少?;诖四康?, 以財政審計數據分析為著眼點,結合審計實踐,首先,闡述了財政審計數據關聯分析中的三種分析思路和 模式,即以財政資金為核心、以企業為核心和以人員為核心探討大數據背景下財政審計數據分析的思路和 方法;其次,從數據共享、數據標準化、數據多樣性和審計人員自身能力等方面探討了當前數據分析中的 難點;最后,要做好大數據環境下的財政審計,先要樹立大數據環境下數據分析的意識,提前做好審計數 據分析據規劃,集中解決財政審計中的難點問題,同時要不斷提升審計人員數據分析能力,通過大數據的 關聯分析促進財政審計效率的提升。
審計監管約談方式與投資者感知的 會計信息可信性
——一項實驗證據
劉文歡 何亞南 張繼勛
【摘要】為了防范審計風險、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明確規定適時啟動年報審計監管 約談機制,就上市公司年報審計業務可能存在的風險,對進行年報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及其審計人員進行 約談并作出提示。本文采用心理學理論和實驗研究方法,分析和檢驗了事務所及其審計人員被約談方式的 不同對投資者感知的會計信息可信性的影響。研究發現,投資者感知的會計信息可信性在不同的約談方式 下會有差異,同時采用書面加當面約談方式進行約談作出風險提示時,投資者感知的會計信息可信性最 高,其次是當面約談方式,在書面約談方式下最低。此外,還發現了約談方式對投資者感知的會計信息可 信性影響的具體路徑。本文對監管部門改進約談方式、加強審計監管具有重要的意義。
大股東股權質押會影響審計師決策嗎?
——基于審計費用與審計意見的證據
張俊瑞 余思佳 程子健
【摘要】本文以2007 ~2015年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了上市公司大股東進行股權質押對 審計師決策的影響。實證結果表明:存在大股東股權質押的公司會被收取更高的審計費用;股權質押的風 險水平也會影響審計收費,股權被質押的比例越高,審計收費越高;同時,審計師出具的審計意見類型也 會受到大股東股權質押風險程度的影響,股權質押的比例越高,公司越有可能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但 大股東股權質押對審計師決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非國有公司中。國有公司大股東的股權質押行為對審計師 決策并未產生顯著影響。本文研究結果說明在對非國有公司進行審計時,審計師會充分考慮股權質押可能 帶來的相關風險,并將其納入審計收費及審計意見的決策過程。
媒體報道、職業能力異質性與審計質量
呂敏康 馮麗麗
【摘要】本文基于“信息傳遞一感知改變一行為調整”的傳導機制,將審計師職業能力納入分析,研究 了媒體報道對審計質量的影響,以及教育背景、從業經歷和專業職位異質性對上述影響的調節作用,并在 不同風險暴露情形下考察了調節作用的差異。結果發現:媒體對上市公司評價越高,相應審計質量越低, 從眾效應存在;會計專業背景、豐富從業經歷和事務所合伙人可以弱化媒體評價對審計質量的降低效應, 具有緩解從眾效應的作用。區分風險暴露程度后發現,向上盈余管理中不同職業能力提高的緩解作用仍然 存在,而在向下盈余管理中其緩解作用出現了分化。結果表明,教育背景和從業經歷分別從風險意識和判 斷能力兩個角度發揮了緩解作用,而事務所合伙人面臨鑒證業務和市場競爭兩方面判斷的平衡。
審計質量、社會信任和并購支付方式
武恒光 鄭方松
【摘要】信息不對稱存在于并購交易的每個環節,對并購流程中的相關決策具有重要影響。將信息不對 稱降低制度與并購支付方式決策的關系作為主要研究目標,以并購交易審計師特征和區域信任環境為切入點,基于2007 ~2015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發生的713例并購交易事件,運用Ordered probit模型考察審計 質量、社會信任對并購支付方式選擇的影響機制。研究發現,目標公司的審計質量越高,或者主并方所處 區域的社會信任度越高,現金支付的概率越高;高社會信任度的環境下,目標公司的審計質量與主并方選 擇現金支付的概率正相關,表明社會信任對注冊會計師審計的信息不對稱降低功能具有促進效應。研究豐 富了并購對價系列文獻,在信息不對稱降低框架中納入信任因素,為審計契約的作用機制研究提供我國上 市公司并購領域的經驗證據。
自愿性披露內部控制審計費用能夠提高內部控制審計獨立性嗎?
湯曉建 張俊生
【摘要】關于審計費用的披露能否提高審計獨立性,理論上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Dye (1991)認為 審計費用披露有助于提高審計的獨立性,這是因為在此情景下沒有準租金去影響審計意見,而且公眾可以 評估審計師的獨立性。然而,DeAngelo (1981a)認為審計費用披露并不會影響準租金,進而審計費用披 露與審計意見無關。之前雖有檔案式研究(Lai, 2009)表明,財務報表審計費用的披露有助于提高財報 審計意見的獨立性,但是對內部控制審計費用披露與內部控制審計獨立性之間的關系還缺乏研究。為此, 本文以2011 -2015年中國實施內部控制審計的公司為研究對象,分析內部控制審計費用披露對內部控制 審計獨立性的影響,以及這種影響是否會隨著是否國際“四大”提供內部控制審計的差異而不同。研究 結果表明,內部控制審計費用自愿披露顯著提高了內部控制審計的獨立性,并且這種影響在非國際“四 大”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內部控制審計的公司中更顯著。
審計師變更、事務所轉制與股價崩盤風險
耀友福 胡寧 周蘭
【摘要】基于新制度經濟學的契約與產權結構理論,以2008 -2014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 審計師變更對股價崩盤風險的影響,以及事務所轉制對審計師變更與股價崩盤風險之間關系的調節效應。 研究表明,審計師變更增大了公司股價崩盤風險的概率,且二者間的正相關關系在頻繁變更審計師的公司 中更強。進一步地,事務所轉制對審計師變更與股價崩盤風險的關系具有明顯改善效果,且這種積極治理 作用在審計師降級變更的股價崩盤風險中更明顯。此外,相比于總所審計師變更,事務所轉制的政策效應 在分所審計師變更與股價崩盤風險中的積極作用更強。本文的研究結論不僅為審計師變更的經濟后果提供 了新的證據,也從法律風險視角為審計師變更行為及其后果的監管提供了經驗支持和價值參考。
內部控制、產權性質與盈余管理方式選擇
——基于2007-2015年A股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
張友棠 熊毅
【摘要】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實施改變了上市公司應計和真實盈余管理的相對成本。以2007 -2015年 我國A股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為樣本,根據內部控制披露要求的變化,將樣本區間分為未要求披露、自愿 披露和強制披露三個階段,并進一步區分產權性質,檢驗了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實施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方式選擇的影響。研究發現: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實施后,上市公司應計盈余管理水平下降,真實盈余管理 水平上升;但民營企業真實盈余管理的上升幅度大于國有企業。進一步研究從國有企業真實盈余管理動機 的角度解釋了這一結果。研究表明,有必要設計新的內外部治理機制以抑制民營企業的真實盈余管理行 為。本研究為進一步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