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1.省級審計機關網站網絡影響力實證研究
鄭小榮 宋裕文 等
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研究[兩篇]
2.領導干部水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研究
內蒙古自治區審計學會課題組
3.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實現路徑研究
——以水資源為例
程安林 梁芬蓮
4.國家審計職業化邏輯路徑與機制研究
呂勁松 張 晉
5.第六屆審計理論創新發展論壇綜述
楊克智 杜 勇
6.基于“路徑—目標”權變理論的全面風險管理案例研究
——一個煤炭企業的調查
王金鳳 賀旭玲 初春虹
7.環保資金配置績效評價模型研究
——基于最優化理論的視角
王宜成 房巧玲
8.持續經營審計意見 、管理層自信與投資效率?
張立民 邢春玉 李 琰
9.外部審計師與賣方分析師相互影響及治理效應
——一個文獻綜述
陳宋生 劉青青
10.股權激勵與審計收費
——來自中國的經驗證據
倪小雅 戴德明 張東旭
11.企業信息化水平對審計收費的影響研究
鄧 芳 游柏祥 陳品如
12.市場競爭地位 、行業競爭與內控審計師選擇
——基于民營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
徐玉德 韓 彬
13.社會責任報告鑒證會降低企業權益資本成本嗎?
張正勇 鄧博夫
14.腐敗對企業逃避稅行為的影響
——來自中國工業企業數據的證據
呂 煒 陳海宇
省級審計機關網站網絡影響力實證研究
鄭小榮 宋裕文 等
【摘要】 審計機關網站網絡影響力是審計機關信息傳播能力的重要表現。研究政府審計機關網站網絡影響力,有利于深化對審計機關網站信息公開的效能的理解,為提高審計機關網站信息公開透明度提供參考。研究表明,我國審計機關網站網絡影響力整體偏低,各省級審計機關網站網絡影響力差別明顯。省級審計機關網站網絡影響力低于審計署網站、低于同級經濟管理部門和紀檢監察部門。省級審計機關網站影響力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審計機關網站專有信息透明度負相關。擴大審計機關網站網絡影響力,需要加大審計機關專有信息的公開力度、豐富網站內容、優化網站結構。
領導干部水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研究
內蒙古自治區審計學會課題組
【摘要】 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是黨中央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措施,是審計機關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水資源資產是自然資源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領導干部水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有其自身的特點。本文從水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目標、范圍、內容、方式方法、評價指標、常見問題、定責和追責依據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探討,提出了審計的目標,合理界定了審計的范圍和內容,歸納了常見的問題類型,構建了七大類評價指標,為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提供了參考。
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
實現路徑研究——以水資源為例
審計署上海特派辦理論研究會課題組
【摘要】 本文基于A市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工作,通過對水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領導干部關于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決策部署情況、水資源保護重點項目等方面的審計實踐,探討了審計中存在的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基礎數據不全面,難以反映水資源容量、水環境容量和水質變化,難以和領導干部履職情況關聯,對水資源保護欠缺與其他自然資源資產保護的協調等方面問題,提出了摸清底數、先編制實物量表再編制價值量表,完善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開發利用保護情況評價體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區分領導干部協調不同自然資源發展情況,從水環境開發利用保護重點工程項目跟蹤資金使用績效和職責履行情況等實現路徑,以期對后續審計開展有所裨益。
國家審計職業化邏輯路徑與機制研究
程安林 梁芬蓮
【摘要】 推進審計職業化建設是目前完善我國審計制度的重要改革措施。對國家審計職業化邏輯路徑與機制問題,進行理性思考和系統研究迫在眉睫。國家審計職業化建設邏輯路徑應以 “職業資格”為起點,并在其導引下,以互補循環的 “職業意識”與 “職業規范”為基礎條件?;趯徲嬄殬I化運行機制建設頂層設計的需求,從運行環境、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等不同角度分析探討了如何優化、建立和完善國家審計職業化,以更好地滿足審計職業化建設的理論與實踐需要。
第六屆審計理論創新發展論壇綜述
楊克智 杜 勇
【摘要】 為推動新形勢下審計理論創新發展,2016年11月19日,由中國政府審計研究中心主辦,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國有資產管理協同創新中心承辦,北京工商大學投資者保護研究中心協辦的第六屆審計理論創新發展論壇在北京召開。從國家治理與國家審計、國家審計理論創新、國家審計研究中的數據建設、內部控制、注冊會計師審計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討交流。
基于“路徑—目標”權變理論的全面風險管理案例研究——一個煤炭企業的調查
王金鳳 賀旭玲 初春虹
【摘要】 我國煤炭行業在經歷了 “黃金十年”的發展之后,面臨一個非常嚴峻的低谷挑戰,如何度過“嚴冬”,全面應對系統和內部運營風險是各大煤企目前全面風險管控的重點。本研究基于 “路徑—目標”理論,構建了全面風險管理理論框架,通過對特殊行業背景下優秀煤炭企業實例的剖析,檢驗了案例企業如何根據內外環境不確定性,動態確定風險管理的目標,然后在總目標和具體目標明確的前提下,對風險管理關鍵路徑進行優化,最終實現提高業績,及時調整戰略,提升企業價值的目的。此研究為特殊行業背景下企業全面風險管理實踐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和理論指導。
環保資金配置績效評價模型研究
——基于最優化理論的視角
王宜成 房巧玲
【摘要】 目前環保資金配置模型的缺少成為績效評價拓展至配置環節的瓶頸。借鑒最優化理論構建了一個線性規劃模型,實現環保資金在 “污染防治類”與 “監管能力建設類”項目間 (包括各類別具體項目間)最優配置,配置結果作為績效評價的基準。模型的目標函數是項目實現目標的可能性最大化,約束條件包括兩類項目實現目標的可能性以及資金比例和總額限制。實例應用顯示,模型配置結果與實際配置結果很接近,實際配置仍有改進的余地。模型提供了一個科學清晰的框架,為審計部門進行配置績效評價提供了量化的基準參考,同時為環保部門進行環保資金配置提供了科學依據。
持續經營審計意見 、管理層自信與投資效率?
張立民 邢春玉 李 琰
【摘要】 文章以2003-2015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數據為研究樣本進行實證分析,研究我國上市公司持續經營審計意見與投資效率之間的關系,并檢驗管理層對持續經營審計意見導致的投資效率經濟后果進行干擾的行為是否有效。研究發現:持續經營審計意見會抑制企業的投資過度行為,緩解投資不足;而管理層自信容易導致投資過度,惡化投資不足;被出具持續經營審計意見后,管理層自信導致的投資過度行為能受到良好的約束,而持續經營審計意見對投資不足的緩解作用并未受到管理層自信的顯著影響,該現象在民營企業中表現得尤為突出。研究結果表明:持續經營審計意見對企業投資效率起到了良好的監督作用,能有效緩解代理沖突,優化資源配置效率。
外部審計師與賣方分析師相互影響
及治理效應——一個文獻綜述
陳宋生 劉青青
【摘要】 外部審計師與賣方分析師的研究多著墨于二者單維關聯,及各自對其他公司治理機制的作用,而較少從公司內外部治理機制相互影響的整體框架出發,探究二者之間可能存在的多維關聯與治理效應。為此,本文分析外部審計師與賣方分析師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及其作為外部治理機制發揮的多重作用,構筑外部治理環境中二者彼此相互影響的聲譽壓力、信息披露、質量保障和決策干擾等四條關聯路徑,以及二者經由內部治理機制互動形成的外部監督、業績壓力、盈余規正和替代效應等四條關聯路徑,期望為治理機制之間多維關聯及其公司治理效應研究提供一種分析范式。
股權激勵與審計收費
——來自中國的經驗證據
倪小雅 戴德明 張東旭
【摘要】 從內部視角對股權激勵經濟后果的已有研究并未提供一致的結論,且新興市場中股權激勵與審計收費的關系是一個待研究的問題。本文以2003-2014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采用傾向得分匹配法和雙重差分的方法,研究股權激勵與審計收費定價的關系。不同于基于美國等發達資本市場數據的結果,研究發現:在我國,實施股權激勵計劃的實驗組公司的審計收費要比控制組公司更低,且實施股權激勵計劃的公司在實施后的審計收費比實施前更低,審計收費降低的程度與股權激勵強度成正比,支持了最優契約假說。該結論受管理者權力的影響而存在差異,較高的管理層權力削弱了股權激勵與審計收費的關系。研究結果豐富了相關文獻,表明股權激勵在我國有著積極正面的作用。
企業信息化水平對審計收費的影響研究
鄧 芳 游柏祥 陳品如
【摘要】 信息技術的應用已徹底改變了企業的經營管理環境,本文從審計收費的角度探討了企業信息化發展對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影響。研究發現,企業信息化水平與審計收費呈顯著正相關關系。進一步分析發現,當企業存在不恰當的信息技術使用動機和目的、注冊會計師信息化審計專業勝任能力不足時,企業信息化水平與審計收費的正相關關系更加顯著;當企業信息技術使用動機和目的正確、注冊會計師信息化審計專業勝任能力較強時,企業信息化水平與審計收費的正相關關系則不顯著。本文的結論對于信息化環境下我國注冊會計師提高執業能力、降低審計風險具有指導意義。
市場競爭地位 、行業競爭與內控審計師選擇——基于民營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
徐玉德 韓 彬
【摘要】 民營上市公司面臨嚴峻的市場環境,產品市場競爭深刻影響其內控審計師選擇行為。本文以2010-2013年我國民營上市公司為樣本,對公司層面和行業層面產品市場競爭與內控審計師選擇的關系進行了經驗研究。結果表明:企業產品市場競爭地位越高,越傾向于聘請高質量內控審計師;企業所處行業競爭強度越低,越傾向于聘請內控審計師,但與聘請高質量內控審計師之間無相關關系。這說明現階段產品市場競爭負向影響民營上市公司內控審計師選擇,其選擇內控審計師主要出于應對同行壓力的動機。這一結論為建立健全我國民營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提供有益的微觀證據和政策參考。
社會責任報告鑒證會降低企業權益資本成本嗎?
張正勇 鄧博夫
【摘要】 管理層披露的社會責任報告能夠傳遞企業社會責任表現信息,有助于企業外部利益相關者的決策,而由第三方專業機構出具的鑒證意見則是對管理層所披露社會責任信息可靠性的保證。本文以2008-2013年期間滬深A股上市公司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為研究樣本,基于信號傳遞理論,從權益資本成本角度考察了社會責任報告鑒證是否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研究結果表明:社會責任報告經過第三方專業機構鑒證公司的權益資本成本相對較低。進一步研究發現,在信息透明度較低、財務業績較差的公司中,進行社會責任報告鑒證具有更低的權益資本成本。
腐敗對企業逃避稅行為的影響——來自中國工業企業數據的證據
呂 煒 陳海宇
【摘要】 腐敗對企業逃避稅行為有重要影響。理論分析發現,較高的腐敗程度會增加企業逃稅行為的邊際收益,降低企業納稅遵從度,并利用2003-2007年的中國工業企業數據證實了這一理論假說。實證結果發現,腐敗與企業逃避稅行為之間存在顯著的正向關系,進一步,分組檢驗腐敗對企業逃避稅行為的異質性影響,研究發現,二者的正相關關系只在地稅局征管、地方政府財政壓力較小、企業所有制類型為私營的情形下顯著,呈現出較強的差異化特征。研究結論表明,腐敗并不是在所有情形下都會對企業逃避稅行為影響顯著,其對于企業逃避稅行為的影響是有條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