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灌南縣審計局 江孝超
[摘要] 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各級領導干部要有辯證的思維、大局的視野、發展的眼光,這對我們審計領導干部的哲學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從正確處理審計工作的“繁”與“簡”、審計項目的“熱”與“冷”、審計查處的“剛”與“柔”、 審計發展的“進”與“退”幾個關系,對審計領導干部的工作方法進行了辯證思考。通過運用哲學辯證思維武裝自己的頭腦,對指導審計領導干部的工作和實踐,增強做好各項工作的本領,將產生很好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審計領導 工作方法 辯證思考
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掌握唯物辯證法,就為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最基本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把唯物主義的世界觀、認識論運用于工作過程,就成為辯證的工作法。審計領導干部是審計工作的最直接、最具體的組織者和實施者,他們的工作直接影響到審計事業的進程。如何在錯綜復雜的審計環境里爭取主動,克服被動,解決難題,推進工作,這需要我們每個審計領導干部有一個科學的頭腦,能掌握和運用唯物辯證的方法,合理而有效地解決好審計工作中遇到的各類難題。
(一)正確處理審計工作“繁”與“簡”的關系
社會是復雜的,穿插其間的矛盾也是多種多樣的。如何在這種千變萬化、千頭萬緒的復雜矛盾中爭取主動、刪除枝葉、理清主干?是我們審計領導干部必須考慮的問題。毛澤東同志說過,“要善于把復雜的事物簡單化,這是一種極為重要的工作方法”。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存在兩種類型的領導干部,一種是善于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辦事效率又好又快,處處都得到主動;另一種則相反,往往把比較簡單的事情搞得深不可測,表面上看反映事情又深又遠,事事面面俱到,其實是理不清頭緒,抓不住要點,切不中要害,辦事又慢又差。這其中雖然存在著工作環境、對象、助手等諸多因素,但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否應用化“繁”為“簡”的工作方法。
如何實現審計工作的化“繁”為“簡”,方法固然很多,但其中一個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矛盾分析法---即抓住主要矛盾,實現重點突破,也就是審計二十字方針中的突出重點方針。通過抓重點、扣重心,來帶一般。馬克思主義的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原理告訴我們,重點在全局中處于主導地位,其作用“得一著全盤皆活,失一著全盤盡輸”。明白這個道理,就要求我們審計領導干部要在紛繁復雜的事物中,要善于抓工作的主要環節,抓本質問題,分清主流、找出支流,使復雜的矛盾變得脈絡清楚,條理分明,使問題得到容易解決。
必須強調,化“繁”為“簡”的工作方法是根據事物自身的特點及其發展規律,抓住它的本質、要害、關鍵,把復雜的情況“簡化”,從而找出一條解決問題的捷徑,達到高效率工作的目的,而決不是不顧客觀規律、不分青紅皂白地把所有矛盾都簡單處理,這是我們每個審計領導干部都必須正確對待、準確把握的一個重要方法。因此,作為每一個審計領導干部在劃定 “繁”與“簡”的界限上,在處理“繁”與“簡”的矛盾中,必須有一個正確的思維方式,切不可頭腦簡單,把不該“簡單”的也給“簡單”了。
(二)正確處理審計項目“熱”與“冷”的關系
審計工作錯綜復雜,審計每一項目都存在著具體情況區別對待的問題,條件成熟時快刀斬亂麻,迅速予以解決,即通過人們常說的“熱”處理,它對提高辦事效率、加快工作步伐,完成各項任務是值得提倡、值得稱道的,特別是在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開放、加速經濟發展、加強文明審計的新形勢下,其作用愈顯重要。但是,任何事情都是處在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中,當處理某一難題條件尚不成熟時,仍然強調“熱”處理,結果只能是“欲速則不達”,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先放一放,探尋、等待時機,再作處理,即通常人們所說的“冷”處理。一般說來,屬于下列情況宜作“冷”處理。(1)對某個新的審計項目政策、法規理解尚有差距,還需要進一步學習理解或請求有關權威部門解釋的;(2)審計內部職工對涉及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的工作尚不能正確對待的;(3)審計過程中對某個項目的事實真象還不夠清楚的等等。無論是“熱”處理還是“冷”處理,原則只有一個,即要根據變化了的客觀實際進行確定。如果我們的工作該“熱”的不“熱”,久拖不決,就勢必會貽誤時機,影響審計工作進程;反之,該“冷”的不 “冷”,一味地強調工作效率,輕則會使原來比較明朗的難題變得更撲朔迷離,出現難以估摸的膠著狀態;重則會使矛盾激化,使原來的矛盾更加棘手,這些都不利于問題的解決。
(三)正確處理審計查處“剛”與“柔”的關系
“剛”泛指硬、堅強,由此引伸開來,還用來形容態度上的堅硬,性格上的堅毅,待人接物上的剛正、直率,處理問題的果斷明快,目標上的不可更改等等。但“剛”并不等于態度生硬、脾氣火爆;也不等于剛愎自用、主觀武斷;更不等于固執己見、僵化不變?!叭帷眲t是相對于“剛”而言的,領導者在處理問題中,則含有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在一定條件下,以曲求直、以退求進、以軟求硬的意思?!叭帷蓖芷鸬健皠偂彼鸩坏降淖饔?。春秋戰國時期,道家老子很注重“柔”的作用,他說:“弱之勝強,柔之勝剛”。他以水為例:“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堅者莫之能勝”?!八芡衅鸫蟠?,沖毀堤壩,也能滴水穿頑石,磨刀致利”,“水能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剛柔相濟,就是在處理矛盾時,既要堅持原則,在困難和復雜的情況面前堅強剛毅,果斷堅定,又要輔以柔和的方法,多做思想疏導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明之以義,爭取受到更好的處理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作為審計領導干部無論怎么“剛”與“柔”,都必須以審計法規為準繩,以黨和國家的政策為依據,把道德倫理等等富有人情味的方法、方式運用于具體工作。同時,也不可因為“柔”而不顧原則性,把黨的方針、國家的政策當“兒戲”,用原則去換“感情”,從而失去黨性??傊?,審計領導干部在運用“剛”與“柔”的方法時,一定要做到適可而止,不失分寸,超過一定的“度”,“剛”就成為“主觀武斷”、脫離實際的代名詞;“柔”就成為“優柔寡斷”、“胸無主見”的同義詞,這是我們每個審計領導干部必須引起重視的問題。正確的做法,應以“三個有利于”為標準,處理審計查處中出現的新問題,促進審計事業的健康發展。
(四)正確處理審計發展“進”與“退”的關系
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由于事物內在矛盾和周圍條件的復雜性,使事物的發展表現為從肯定到否定,又從否定到肯定,一個周期又一個周期地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進。在這個過程中,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但具體道路又是迂回的、曲折的,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對立統一。這就告訴我們每一個審計領導干部,必須正確對待具體工作中的前進與倒退。工作一帆風順、勇往直前,當然是我們每個審計領導干部所期待和追求的。但在現實中,這種理想化的工作模式是不會、也不可能長期存在的,因此,作為審計領導干部就應當正確對待工作中的“進”與“退”,正確處理“進”與“退”的關系,既要有直線前進的進取意識,又要有停滯或暫時后退的思想準備。在具體的工作中,要善于利用必要的休整、退卻、妥協、調和、折衷等,在“退”的過程中尋找“進”的途徑。譬如,在指導審計工作中,如果發現某單位負責人賬目存在問題,但因證據不足,一時難以快速定論時,可采取暫“緩”或“退”的方法,從外圍調查取證,直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最終達到審計效果好中求快的目的,這也不失為良策。工作中如果一味追求直線的工作方法,一味追求快速前進,不允許有半點障礙,一旦遇到挫折,則會束手無策,甚至導致真正的停滯不前,不懂得曲折前進之道理,不會在“逆境”中創造條件、尋找機會,就算不上一個合格的審計領導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