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審計署駐重慶特派辦特派員張炳功訪談
當前,國際上金融危機驚濤裂岸,我們也已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風暴的破壞力。在危機重重的關口,在形勢錯綜復雜、各種矛盾日益突出、各種利益相互碰撞的環境下,國家多領域的經濟安全尤其突顯!
事實上,自去年開始,在許多重要場合,審計長劉家義都明確提出并強調審計工作要維護國家安全,這與“免疫系統”功能的論斷是一脈相承的,它為我們從宏觀層面及戰略上把握大局,高度警醒以防患于未然,統籌兼顧發揮審計工作的優勢,維護國家經濟社會的健康運行,具有重要意義。
在全球危機越演越烈的形勢下,國家經濟安全特別是財政安全、金融安全、國有資產安全、資源環境安全等等究竟存在什么樣的問題?嚴重程度究竟怎樣?在兩會召開之際,本報記者就國家經濟安全的幾個重要問題對全國人大代表、審計署駐重慶特派辦特派員張炳功進行了專訪。
問:對于提出“審計工作要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時代背景,您是怎么理解的?
答:改革開放30年,我們國家各項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快速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改革不斷深化,國家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法制建設不斷加強,中國在世界事務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但同時,我們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首先,從經濟體制看,我國依然處在由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期,行政管理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目前都處于攻堅期,政府肩負著推動改革,調節經濟運行的職能,國家有關改革和宏觀經濟調控措施是否得當、是否得到有效執行,關系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
其次,從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看,經濟社會面臨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由于通脹壓力大、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難度大、經濟風險加大,經濟發展處于調整期;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資源被大量消耗,環境遭受較大破壞,資源環境處于改變期;貧富差距拉大、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占有程度不同,社會矛盾處于凸顯期。
再其次,從國際環境看,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演進,世界經濟發展周期及其風險對我國的影響日益擴大,作為新興的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加上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上的差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如何抵御來自外部的風險、保障安全的問題。
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面臨著來自內外的雙重風險和威脅,國家經濟社會系統運行的安全是長期發展的基本前提,只有安全有了保障,國家利益才能有保障,民主、民生和公平正義才能有保障,才能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國家經濟社會系統運行的安全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和基本條件。因此,維護經濟社會運行的安全,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國家審計作為國家政治經濟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推進民主法治的工具,必然肩負著“通過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保證國家各項政策能夠有效實施,使國家機器健康、安全地運行”的政治責任與歷史使命。
問:國家審計要發揮保障經濟社會健康運行的“免疫系統”功能,為什么要把維護國家經濟安全作為重要職責?
答:在總結我國25年來審計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基于對“什么是審計、為什么審計、為誰審計、靠誰審計和怎樣審計”等一系列問題的深刻思考,2008年初,劉家義審計長及時準確地提出了國家審計要發揮保障經濟社會健康運行的“免疫系統”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之所以說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是審計工作的重要職責,是因為審計產生的基礎是“受托責任”,即受人民的委托監督政府履行責任。政府責任的核心是國家利益,國家利益的基礎是國家安全。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是高度統一的,國家利益有多大,國家安全的邊界就有多大。審計機關能夠最早地感受到病害侵蝕的風險,更早地揭示病害侵蝕帶來的危害,更快地運用法定權限去抵御、查處這些病害,也能及時建議政府或相應的權力機關,運用各種政治資源、經濟資源、社會資源去消滅這些病害,從而健全制度,保護國家安全。因此,從國家審計的最高目標來講,審計工作只有把維護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作為首要任務,才能夠有高度、有深度,才能夠真正實現其歷史使命,也才能夠在更高的層面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問:審計工作所要維護的“國家安全”,其內涵應該如何理解?
答:國家安全是維持主權國家存在和保障其根本利益的各種要素的總和,是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前提。我們說審計的首要任務是維護國家安全,不是局限于國防安全,而主要是指經濟社會運行的安全,涵蓋了國家財政和金融安全、國有資產和國有資源安全、民生安全和環境安全等諸多領域。具體講:
一是要維護國家財政安全。規范預算管理、推動財政體制改革、促進建立公共財政體系、提高財政績效水平,防范財政風險,保障財政安全。
二是要維護金融安全。關注金融機構資產質量、經營績效,強化基礎管理、內部控制和風險防范,查處金融領域重大違法違規問題,推動金融機構深化改革,提高金融服務發展的水平,維護金融秩序和金融市場穩定、完善金融監管,推動建立高效安全的現代金融體系,防范金融風險。
三是要維護國有資產和國有資源安全。揭露決策失誤、管理不善導致國有資產流失、損失、浪費的問題,嚴肅查處侵占國有資產的行為,全面客觀地評價企業資產質量和績效狀況,促進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和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是要維護民生安全。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確?;菝?、養民資金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促進中央關于民生政策和措施的落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五是要維護生態環境安全。檢查、分析、評價能源資源和環境保護資金管理使用、相關政策落實、環保目標實現等情況,促進資源節約、生態建設和污染治理,防止資源破壞、毀損和環境污染。
六是要維護國家信息安全。監督信息化條件下,運行了大量國家資源(包括政治資源、經濟資源)的政府機關網絡系統和載體的安全性,防范信息風險。
問:2008年,在審計署維護國家安全的審計實踐中,您認為最核心的是什么方面?
答:我個人認為,最核心最重要的,是堅持“民本審計”的理念,切實維護民生安全。審計署組織了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救助、汶川地震抗震救災、財政支農和社會保障等專項資金和項目的審計及審計調查,各地普遍開展了涉農、社保、醫療、教育等民生方面的審計和調查,促進了相關領域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和制度的完善。尤其是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審計機關緊急行動,全國1.2萬余名審計干部對3.2萬多個部門和單位的救災款物進行了全方位、全過程跟蹤審計,延伸調查了重災區的3800多個鄉鎮、9500多個村和7.6萬多戶受災群眾,為促進救災款物籌集、管理和使用的安全完整、公平公正、合規有效、規范有序和公開透明,發揮了積極作用。
問:您認為審計署2009年的工作部署是如何體現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是審計工作的重要職責的?
答:2008年末,溫家寶總理在聽取審計署工作匯報時強調,2009年審計工作要繼續關注國家經濟安全問題,這對于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克服經濟困難,確保國家經濟安全具有特殊意義。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總理也特別強調,要“強化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署黨組對溫總理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視,采取切實措施,認真貫徹落實。劉家義審計長在全國審計工作會上強調,未來一段時期,審計將重點關注財政、金融、民生、國有資產、能源和資源環境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和潛在風險,并及時向中央政府提出對策性建議,成為國家經濟安全的免疫系統。同時,審計長以貫穿“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條主線,抓住“促進宏觀調控政策措施落實、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積極推進體制制度創新和反腐倡廉建設”三個重點,努力完成好“財政審計、金融審計、企業審計、任期經濟責任審計、資源環境審計、涉外審計六項任務”為綱,對2009年的審計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作者:《中國審計報》記者 胡俊剛;資料來源:2009年3月16日《中國審計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