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目錄
1、論我國國家審計體制改革 廖 洪 2、再論民間審計產生的原因 劉大賢 3、對審計假設的再認識 段興民 康 華 4、中國政治民主化進程與國家審計的定位------從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談起 張立民 張 陽 5、國家審計會計信息的制度基礎、組織模式及其選擇 趙保卿 馮義秀 6、管理審計模式發展與管理制度變遷 陳良華 石 盈 7、公司治理的新方法:戰略審計 陳留平 趙順娣 8、我國審計公告制問題研究 湖北省審計學會 9、從審計署五年規劃看國家審計的發展趨勢 鮑國明 10、現代企業內部審計發展與審計信息化建設 孫明和 馬正午 11、金融審計與我國宏觀金融風險防范研究 袁定聰 12、關于社保專項資金審計的幾點思考 陳塵肇 13、財政審計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黃道國 14、財政審計發展趨勢研究 伍自堯 15、全面開展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積極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張 旭 16、關于開展效益審計的幾點思考
論壇綜述
中國審計學會和南京審計學院聯合舉辦“中國審計高層論壇”,經過半年多的緊張籌備于2003年10月16日至17日在南京審計學院舉行。中國審計學會呂培儉會長,副會長金基鵬、易仁萍、張以寬,秘書長劉英來、副秘書長韓篤明、劉大賢出席了論壇,來自審計署法制司、計算機中心、干部培訓中心、科研所,中國審計學會,香港ACCA總部,部分審計署特派辦、部分高等院校、省、市、地、縣審計廳、局和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代表共110余人參加了論壇。 中國審計學會會長呂培儉主持了16日的開幕式。中國審計學會副會長,南京審計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易仁萍同志代表東道主致詞,對在南京審計學院校慶之際論壇的開幕表示祝賀,并對代表的光臨致以熱烈歡迎。中國審計學會副會長金基鵬代表主辦者致詞,對南京審計學院20年來取得的成績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正值新中國審計事業恢復20周年和國家審計署成立20周年,舉辦本次論壇更具重要意義,希望論壇對活躍理論研究氣氛、加強交流、推進審計理論研究的深入發揮積極的和創新性的作用。中國審計學會秘書長、審計署科研所所長劉英來主持了后續的大會交流。 中國審計學會副會長、北京工商大學張以寬教授作了題為“研究審計科學理論,促進審計事業發展”的發言,指出:有中國特色的審計理論體系是中國社會主義審計事業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色”不是口號,而是客觀存在的特征,主要表現為其明確的指導思想和清晰的發展方向;審計理論結構體系是一個不斷變化的結合體,應以規范研究為主,輔之于實證分析,應吸取審計實踐的最新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的成果。審計理論研究應以審計本質為邏輯起點,以我國審計實踐為基礎來構建審計理論體系的大廈。 ACCA香港總部葉慧俐女士作了題為“國際職業教育發展趨勢”的發言,分析了國際職業化教育發展的總體走向,介紹了ACCA與南京審計學院合作的成功經驗,將這種合作稱之“典范”,對國際審計職業教育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同時,她介紹了ACCA在亞洲乃至全球雄心勃勃的發展計劃,展示了ACCA教育市場藍圖。 南京審計學院審計系和國際審計系主任尹平教授作了題為“我國國家審計體制改革若干問題探討”的發言,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系統權衡了我國國家審計體制的利弊得失,對國家審計體制改革的八個方面的問題進行了探討。他認為,審計現行體制目前雖存在一些弊病和不足,但是并非全局性和本質性的,未對審計事業發展構成嚴重威脅,因此現行體制沒有走到盡頭,仍然能夠承載審計事業發展。對現行審計體制存在的問題可通過多種途徑解決,改革不能一味地強調與國際慣例接軌,不能急功近利;同時對立法型體制進行了剖析,給出了否定性結論,認為應推進一種積極的、穩妥的、漸進式的改良策略。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張立民教授作了題為“中國民主化進程與國家審計的定位---從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談起”的發言,指出國家審計既是政治民主的內在要求,又是實現政治民主的主要手段,在當前的形勢下,強化國家審計的制約能力,能夠推動中國政治民主化進程,這是國家審計的定位之一;因此,應借鑒發達國家國家審計的發展經驗,強化國家審計監督的職能,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和制約,目前應著力于法律賦予權力的細化及其隨著環境變化的不斷完善審計監督的機能。 審計署計算機中心王智玉主任以“信息化:中國審計的希望和責任”為題,闡述了環境的變化對審計技術發展的挑戰,提出在信息化環境下變革審計方式的基本策略和步驟,架構了計算機審計的方法體系,說明了信息化是中國審計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審計人員不可回避的歷史責任,我們必須實現信息化下新的審計方式,改變傳統的作業手段,加強審計信息化建設步伐。 安徽省蕪湖市副市長石愛中教授主持了16日下午的大會交流。 中國審計學會理事、武漢大學會計系廖洪教授作了題為“論我國國家體制改革”的發言,對我國審計體制改革的相關問題作了探討,他認為對現行審計體制進行改革已是審計事業發展的必然,在比較分析了主要西方國家審計體制之后,指出審計體制改革應達到權力制衡的目的和增強獨立性的效果,提出頗具特色的“一府三院”的改革設想和“資源重組改良”的觀點,同時從理論和實踐方面對此觀點進行了論證。 審計署駐太原特派員辦事處特派員袁定聰作了題為“金融審計與我國宏觀金融風險防范”的發言,對我國全融審計發展歷程進行了回顧,分析了加強金融風險防范的重要性和強化金融審計的必要性,并就深化金融審計,進一步防范金融風險提出了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建立宏觀金融調控體系、加強對金融領域違法亂紀行為的監督、加強對金融監管部門的審計等諸多新的觀點。 湖北審計學會袁山金作了題為“論我國審計公告制度”的發言,對我國國家審計實行審計公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了論證,并就實施公告的技術問題進行了分析與研究,從國內外實務比較分析入手,提出了實行審計公告制、加強審計結果的透明度、促進審計廉政建設等基本設想。 審計署審計科研所副所長、高級經濟師崔振龍作了題為“政府審計職責及其發展展望”的發言,從對政府審計職責本質的認識、現行審計職責中存在的問題、審計職責的規范及政府審計職責發展展望等四個方面,對政府審計職責的內涵和外延作了深入分析,提出了調整審計監督對象、拓展審計內容與方式、增強國家審計在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方面的地位與作用等觀點和思路。 中國審計學會理事、西安交通大學段興民教授以“人力資源會計與審計”為題,就人力資源會計和審計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問題發表了自我獨特的見解,他認為人力資源會計問題的提出具有深刻的社會背景,并針對國內外研究現狀,預測了人力資源會計發展趨勢,提出了加強與完善人力資源會計與審計的多種設想。 北京工商大學趙保卿教授以“我國國家審計組織模式及其選擇”為題作了發言,認為審計制度重于審計技術,而審計組織模式又是審計制度的構成內容之一,因此,選擇恰當的審計組織模式十分必要,強調我國國家審計組織模式的選擇在于設計目標,并提供了四種可選模式。 17日上午,論壇分為兩個小組進行討論,各位代表就國家審計主體、審計客體及審計依據、審計目標、審計質量保證等諸多問題進行了廣泛交流,提出了許多創新性的觀點。在首都經貿大學劉大賢賢教授召集下,第一組的代表們就國家審計與經濟安全問題、國家審計體制改革的目標選擇、民間審計能否代表董事會監督、國家審計實踐遇到問題原因及解決途徑等問題展開了深入探討,代表們認為,安全問題是一個新問題,必須從國民經濟乃至國家利益的高度進行戰略性的思考;另外,代表們還對金融風險的防范與提升金融審計的整體水平以及審計理論本質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認為理論研究的興奮點應集中于審計實踐中遇到的難點、熱點問題之中,為審計實踐提供理論支持和保障。第二組在審計署法制司王常松司長和安徽審計廳桂建平廳長的召集下,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代表們圍繞審計的目的與任務、審計體制與審計方法、現代審計與審計現代化等諸多問題進行了研討,代表們競相發言,從國外到國內,從過去、現在到未來進行了縱橫兩個方向的展拓與延伸,對構建新形勢下的審計理論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作用。 17日下午的大會交流由南京審計學院尹平教授主持。中國審計學會副秘書長、首都經貿大學劉大賢教授作了題為“中國審計的未來”的發言,指出以新的審計環境為背景,分析和研究中國審計的未來發展是重要的理論問題,他認為:舞弊審計是審計的永恒主題,績效審計是審計的中心,環境審計是審計的重點,財務審計是審計的基礎,內部審計可以外部化。并對上述觀點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和闡述。 審計署法制司王常松司長以“國家建設項目中審計決定與法院判決的沖突及其法律對策研究”為題作了發言,他認為國家審計建設項目中審計決定與法院判決存在著發生沖突的可能,這一問題一直困擾投資審計工作;進而對審計法與合同法,在調整國家建設項目所涉及的行政關系和民事關系上的交叉規定以及法律如何界定公權與私權的界限問題等原因作了分析,為在現有法律框架下,以管轄權原則以及確定管轄優先原則,解決建設項目審計決定與民事判決的沖突問題提供了思路。 南京審計學院李鳳鳴教授作了題為“績效審計應為我國政府審計的發展方向”的發言,對政府績效審計的涵義、審計重點進行了國際比較,在此基礎上提出,績效審計是時代潮流所趨,開展績效審計不僅必要,而且可行,它對強化財政控制、提高社會資源的利用效率,建立高效廉潔政府、提高審計權威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南京大學朱元午教授在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審計框架體系”的發言中,采用規范研究與實證研究兩種方法,分析了現行政府審計模式的利弊,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垂直領導、參與司法活動、規范審計內容等改革設想。 審計署培訓中心主任鮑國明教授在其“從審計署五年規劃看國家審計發展趨勢”的發言中提出:審計署五年規劃明確指出了國家審計今后的發展方向,即代表納稅人的利益行使審計監督權,促進社會政治民主建設的發展;全面履行《審計法》賦予的職能,關注資金使用效益;按國際慣例行事,增加審計透明度;注重審計部門自身管理,全面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它為國家審計今后的發展提供了指南。 此次論壇共收到論文84篇,就我國社會主義審計諸多理論和實踐論題展開了探討,涉及諸多理論界研究的熱點、焦點、難點和疑點問題,特別是就國家審計與國家安全,國家審計體制改革,審計理論體系構建、國家審計發展方向、知識經濟、WTO與國家審計等問題的研究尤為深入,許多代表提出一系列頗具見地的觀點和看法,在論壇產生較大影響。除上述代表發言外,論文還圍繞如下問題展開了研究:1、國家審計主題問題;2、管理審計問題;3、績效審計問題;4、內部控制與審計問題;5、財政審計問題;6、金融審計問題;7、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問題;8、經濟責任審計問題;9、現代企業內部審計問題;10、審計教育問題;11、內部審計與社會審計以及與國家審計協同問題等。這些論文選題廣泛、內容豐富、論述深入、結構合理、結論準確,表現了較高的學術水平,對推進審計理論研究的深入發展,指導審計實踐,具有十分明顯的理論價值和實際意義。 論壇閉幕式由南京審計學院副院長張進副教授主持, 論壇主辦者代表宣讀了本次論壇紀要。中國審計高層論壇,在與會代表的共同努力下,檢閱了近年理論研究成果,探討了學術觀點,交流審計實踐經驗,順利完成了預期的各項任務,達到了預定目標,取得了圓滿成功。代表們除了對東道主舉辦論壇付出勞動表示感謝外,同時還建議中國審計學會以后多舉辦類似審計理論研討會,為理論交流、學術探討搭建平臺,這對于審計事業發展是積極的和有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