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學會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和全國審計工作會議精神,以豐富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理論體系、推動國家審計為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發揮更大作用為主線,深入開展理論研究和學術交流,進一步提高工作質量和實效,增強理論研究的針對性、實踐性和前瞻性,努力做好學會各項工作,為促進審計事業科學發展服務。
(一)加強科研課題管理,努力提高課題研究成果質量。
1.與審計署審計科研所密切配合,做好審計署重點科研課題管理工作 。
2014至2015年度審計署重點科研課題的選題有五個: 一是國家審計如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主要研究: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本涵義;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審計環境的影響和對審計工作的新要求;國家審計如何適應客觀形勢,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二是國家審計與現代財政制度 。主要研究:1995年預算執行審計制度建立至今近20年來,國家審計推動財政制度建設發揮的作用和取得的經驗;國家審計促進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中長期目標和近期工作重點;審計組織方式及內部管理機制的改進與創新。 三是審計報告改革研究 。主要研究:審計機關審計報告的發展沿革;當前審計報告存在的缺陷和問題;審計報告改革的思路、內容和做法;根據審計報告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如何設計不同種類報告的結構和內容。 四是經濟責任審計研究 。圍繞如何科學評價領導干部、領導人員經濟責任,重點研究地方黨政主要領導干部、部門領導干部和企業領導人員這三類人員每一類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依據、內容、標準、主要評價指標及其權重等。 五是1949年以來重要審計文獻研究 。本課題系配合中國審計博物館組織開展的搶救重要審計文獻活動而確立。研究成果為:1949年以來重要審計文獻詳細目錄;目錄中每一文獻的內容簡介和重要性說明;重要審計文獻原件。
審計署2013至2014年度11個重點科研課題,即公開招標的國家審計如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國家審計推動完善國家治理的路徑,審計機關績效評價這三個研究方向的8個課題;定向委托審計署有關單位研究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審計中的應用研究、環境審計理論研究、審計機關在防范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方面發揮作用的機制研究等3個課題,將于6月底前完成研究任務,學會和審計署科研所于7月組織進行結項評審。
2.與部分省級審計學會、特派辦理論研究會和高校合作開展課題研究 。
為整合資源,以多種方式、多種渠道促進中國審計學會單位會員有針對性地進行理論研究,中國審計學會將繼續與部分省級審計學會、審計署特派辦理論研究會和高等院校合作開展課題研究,課題題目有兩個: 一是審計組織方式創新研究 。主要總結近年來各級審計機關審計組織方式創新取得的成就和經驗,研究在這一創新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探索未來一個時期進一步創新審計組織方式的思路。 二是深化國有企業審計研究 。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國有企業改革作出具體部署,提出要“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并明確了具體改革目標。為適應這一改革要求,深化國有企業審計,需深入研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部署將對我國國有企業審計產生哪些重要影響,帶來哪些變化和挑戰,審計機關如何深化國有企業審計,以適應這種變化和挑戰。
(二)圍繞公共資金和資源的管理使用開展理論研討活動,努力提高研討實效。
根據李克強總理對審計工作的指示精神,為促進加強公共資金和資源的審計,學會開展兩項專題研討活動: 一是4月召開公共資金績效審計專題研討會 。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近年來我國公共資金績效審計的實踐經驗,主要研討:在現階段開展公共資金績效審計中,應當如何確定審計目標,突出哪些審計重點,如何做到“全覆蓋”,如何進行審計評價,如何提高績效審計結果的利用效果等。 二是7月與北京工商大學聯合召開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專題研討會 。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問題的決定》關于“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要求,主要研討: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主體和審計對象范圍;審計的目標、內容和方式方法;審計結果報告及其利用。
在組織開展上述專題研討中,要深入貫徹落實審計署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提出的整改要求,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注重提高研討質量和實效,針對實踐中存在的問題確定研討的重點和內容,研討結果要“管用”。
(三)繼續做好《審計研究》雜志編輯出版工作,進一步提高辦刊質量和水平。
學會要堅持為審計理論創新服務、為審計事業科學發展服務的辦刊方向,堅持學術性與實用性相統一的辦刊宗旨,高質量地完成全年的《審計研究》雜志編輯出版任務。繼續采取措施,進一步提高雜志采編、組稿、編輯等環節和方面的效率和質量。一是借助中國知網的“騰云”期刊協同采編系統(知網版),建立《審計研究》的采編系統,下半年正式投入使用,實現采編過程信息化。二是多種方式調研讀者需求,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同時加強與有關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聯系與合作,掌握審計理論研究動態和前沿,發現和培育優質稿源,增強辦刊的開放性。三是繼續強化編輯人員的培訓,提升其學術素養和基本功,以提高辦刊質量。
(四)舉辦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審計理論與實務研討會,促進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審計界的交流合作。
在大陸和臺灣輪替舉辦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審計理論與實務研討會,已成為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審計界開展聯系和交流的重要機制,得到了審計署領導和審計署港澳臺辦的重視。經協商,學會于5月在山東泰安舉辦“2014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審計理論與實務研討會”。本次研討會主題為“審計技術方法之創新”,主要是就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近年來審計技術方法的創新實踐和理論研究成果進行交流討論,促進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審計事業共同發展,同時借助和發揮這次研討會在孔孟之鄉這一文化圣地舉辦的優勢,加深兩岸暨港澳地區審計同仁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炎黃子孫同祖同根的認同感,增進血濃于水的同胞情誼。學會要本著熱情接待、講究實效、厲行節約的原則,制定好研討會方案,報經審計署黨組批準后,與山東省審計學會共同組織實施,全力辦好這次研討會。
(五)進一步加強審計理論研究骨干培訓工作。
根據《中國審計學會2010至2014年審計理論研究規劃》中確定的“培育審計理論研究骨干隊伍”的要求,學會要在總結分析對審計理論研究骨干隊伍以往培訓情況的基礎上,強化審計理論研究骨干培訓工作,為審計理論研究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一是做好納入審計署年度培訓計劃的2期審計理論研究骨干培訓班的組織工作。二是以“國家審計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作用和途徑”為主題,委托審計教育分會,在南京審計學院舉辦2期審計理論研究骨干培訓班。培訓內容為:國家審計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前國家審計理論研究的重點課題和未來發展;審計理論研究方法、論文基本規范和學術道德建設等。
(六)積極支持各分支機構開展活動,增強學會活力。
學會要積極支持各分支機構按照各自基本工作制度的要求開展工作,采取一定形式,充分發揮理事會、委員會會議作用,使研究、布置工作常態化;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增強學會組織的活力。
學會審計教育分會重點抓好四項工作:一是7月在新疆財經大學以“審計與國家治理:路徑研究”為主題,召開中國審計教授論壇;二是繼續推動“審計教育名人”評選活動;三是編輯出版《中國審計評論》;四是承辦學會委托的兩期審計理論研究骨干培訓班。
學會計算機審計分會主要完成兩項工作:一是組織開展計算機審計基礎知識和方法技能的研究,構建計算機審計基礎知識和方法技能資源庫;二是研究編寫確定信息系統審計師培訓大綱和教材。
學會環境審計專業委員會主要完成兩項任務:一是繼續深入開展審計署重點科研課題——“資源環境審計基本理論”研究工作,力爭形成高質量的研究成果,為審計機關開展資源環境審計工作提供指導;二是召開一次資源環境審計專題研討會。
(七)籌備召開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完成學會換屆工作。
本屆理事會將于2014年底屆滿,年底前要召開會員代表大會進行換屆。做好學會換屆籌備工作,是學會2014年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一定要緊緊依靠審計署的領導,依靠各位理事、廣大會員和各級學會組織協同配合,盡職盡責、善始善終、扎實工作,完成好換屆任務。一要研究制定學會換屆工作方案,報請審計署黨組批準后組織實施。二要認真總結本屆學會工作經驗,著眼當前學會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提出今后一段時間學會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在此基礎上起草好學會工作報告,以通訊方式召開一次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會議進行討論,修改后提交會員代表大會審議。三要按照審計署黨組批準的換屆籌備工作方案,組織好學會第七屆理事會理事人選的推薦工作,為開好會員代表大會和發揮好新一屆理事會職能作用提供組織保證。四要做好修改中國審計學會章程等方面的調研和準備工作。
今年12月是中國審計學會成立30周年。30年來,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和審計事業的不斷發展壯大,中國審計學會在組織開展審計理論研究,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理論體系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積累了豐富經驗,需要很好進行總結,以推動學會工作不斷開創新局面。為此,2014年學會要認真組織編寫和完成《中國審計學會30年大事記》。大事記初稿形成后,將采取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征求審計署、各地審計機關、歷屆學會領導及有關方面的意見。大事記將公開發布。2014年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起航之年。審計工作面臨新的形勢和任務。前不久召開的全國審計工作會議,根據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國務院領導對審計工作的指示精神,明確提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審計工作的總體思路、總體目標和總體要求,并對2014年的審計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中國審計學會和地方各級審計學會組織要緊密圍繞全國審計工作會議確定的審計工作中心,認真履行職責,突出工作重點,扎扎實實做好各項工作。
2014年學會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和全國審計工作會議精神,以豐富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理論體系、推動國家審計為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發揮更大作用為主線,深入開展理論研究和學術交流,進一步提高工作質量和實效,增強理論研究的針對性、實踐性和前瞻性,努力做好學會各項工作,為促進審計事業科學發展服務。
(一)加強科研課題管理,努力提高課題研究成果質量。
1.與審計署審計科研所密切配合,做好審計署重點科研課題管理工作 。
2014至2015年度審計署重點科研課題的選題有五個: 一是國家審計如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主要研究: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本涵義;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審計環境的影響和對審計工作的新要求;國家審計如何適應客觀形勢,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二是國家審計與現代財政制度 。主要研究:1995年預算執行審計制度建立至今近20年來,國家審計推動財政制度建設發揮的作用和取得的經驗;國家審計促進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中長期目標和近期工作重點;審計組織方式及內部管理機制的改進與創新。 三是審計報告改革研究 。主要研究:審計機關審計報告的發展沿革;當前審計報告存在的缺陷和問題;審計報告改革的思路、內容和做法;根據審計報告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如何設計不同種類報告的結構和內容。 四是經濟責任審計研究 。圍繞如何科學評價領導干部、領導人員經濟責任,重點研究地方黨政主要領導干部、部門領導干部和企業領導人員這三類人員每一類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依據、內容、標準、主要評價指標及其權重等。 五是1949年以來重要審計文獻研究 。本課題系配合中國審計博物館組織開展的搶救重要審計文獻活動而確立。研究成果為:1949年以來重要審計文獻詳細目錄;目錄中每一文獻的內容簡介和重要性說明;重要審計文獻原件。
審計署2013至2014年度11個重點科研課題,即公開招標的國家審計如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國家審計推動完善國家治理的路徑,審計機關績效評價這三個研究方向的8個課題;定向委托審計署有關單位研究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審計中的應用研究、環境審計理論研究、審計機關在防范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方面發揮作用的機制研究等3個課題,將于6月底前完成研究任務,學會和審計署科研所于7月組織進行結項評審。
2.與部分省級審計學會、特派辦理論研究會和高校合作開展課題研究 。
為整合資源,以多種方式、多種渠道促進中國審計學會單位會員有針對性地進行理論研究,中國審計學會將繼續與部分省級審計學會、審計署特派辦理論研究會和高等院校合作開展課題研究,課題題目有兩個: 一是審計組織方式創新研究 。主要總結近年來各級審計機關審計組織方式創新取得的成就和經驗,研究在這一創新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探索未來一個時期進一步創新審計組織方式的思路。 二是深化國有企業審計研究 。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國有企業改革作出具體部署,提出要“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并明確了具體改革目標。為適應這一改革要求,深化國有企業審計,需深入研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部署將對我國國有企業審計產生哪些重要影響,帶來哪些變化和挑戰,審計機關如何深化國有企業審計,以適應這種變化和挑戰。
(二)圍繞公共資金和資源的管理使用開展理論研討活動,努力提高研討實效。
根據李克強總理對審計工作的指示精神,為促進加強公共資金和資源的審計,學會開展兩項專題研討活動: 一是4月召開公共資金績效審計專題研討會 。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近年來我國公共資金績效審計的實踐經驗,主要研討:在現階段開展公共資金績效審計中,應當如何確定審計目標,突出哪些審計重點,如何做到“全覆蓋”,如何進行審計評價,如何提高績效審計結果的利用效果等。 二是7月與北京工商大學聯合召開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專題研討會 。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問題的決定》關于“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要求,主要研討: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主體和審計對象范圍;審計的目標、內容和方式方法;審計結果報告及其利用。
在組織開展上述專題研討中,要深入貫徹落實審計署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提出的整改要求,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注重提高研討質量和實效,針對實踐中存在的問題確定研討的重點和內容,研討結果要“管用”。
(三)繼續做好《審計研究》雜志編輯出版工作,進一步提高辦刊質量和水平。
學會要堅持為審計理論創新服務、為審計事業科學發展服務的辦刊方向,堅持學術性與實用性相統一的辦刊宗旨,高質量地完成全年的《審計研究》雜志編輯出版任務。繼續采取措施,進一步提高雜志采編、組稿、編輯等環節和方面的效率和質量。一是借助中國知網的“騰云”期刊協同采編系統(知網版),建立《審計研究》的采編系統,下半年正式投入使用,實現采編過程信息化。二是多種方式調研讀者需求,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同時加強與有關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聯系與合作,掌握審計理論研究動態和前沿,發現和培育優質稿源,增強辦刊的開放性。三是繼續強化編輯人員的培訓,提升其學術素養和基本功,以提高辦刊質量。
(四)舉辦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審計理論與實務研討會,促進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審計界的交流合作。
在大陸和臺灣輪替舉辦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審計理論與實務研討會,已成為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審計界開展聯系和交流的重要機制,得到了審計署領導和審計署港澳臺辦的重視。經協商,學會于5月在山東泰安舉辦“2014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審計理論與實務研討會”。本次研討會主題為“審計技術方法之創新”,主要是就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近年來審計技術方法的創新實踐和理論研究成果進行交流討論,促進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審計事業共同發展,同時借助和發揮這次研討會在孔孟之鄉這一文化圣地舉辦的優勢,加深兩岸暨港澳地區審計同仁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炎黃子孫同祖同根的認同感,增進血濃于水的同胞情誼。學會要本著熱情接待、講究實效、厲行節約的原則,制定好研討會方案,報經審計署黨組批準后,與山東省審計學會共同組織實施,全力辦好這次研討會。
(五)進一步加強審計理論研究骨干培訓工作。
根據《中國審計學會2010至2014年審計理論研究規劃》中確定的“培育審計理論研究骨干隊伍”的要求,學會要在總結分析對審計理論研究骨干隊伍以往培訓情況的基礎上,強化審計理論研究骨干培訓工作,為審計理論研究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一是做好納入審計署年度培訓計劃的2期審計理論研究骨干培訓班的組織工作。二是以“國家審計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作用和途徑”為主題,委托審計教育分會,在南京審計學院舉辦2期審計理論研究骨干培訓班。培訓內容為:國家審計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前國家審計理論研究的重點課題和未來發展;審計理論研究方法、論文基本規范和學術道德建設等。
(六)積極支持各分支機構開展活動,增強學會活力。
學會要積極支持各分支機構按照各自基本工作制度的要求開展工作,采取一定形式,充分發揮理事會、委員會會議作用,使研究、布置工作常態化;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增強學會組織的活力。
學會審計教育分會重點抓好四項工作:一是7月在新疆財經大學以“審計與國家治理:路徑研究”為主題,召開中國審計教授論壇;二是繼續推動“審計教育名人”評選活動;三是編輯出版《中國審計評論》;四是承辦學會委托的兩期審計理論研究骨干培訓班。
學會計算機審計分會主要完成兩項工作:一是組織開展計算機審計基礎知識和方法技能的研究,構建計算機審計基礎知識和方法技能資源庫;二是研究編寫確定信息系統審計師培訓大綱和教材。
學會環境審計專業委員會主要完成兩項任務:一是繼續深入開展審計署重點科研課題——“資源環境審計基本理論”研究工作,力爭形成高質量的研究成果,為審計機關開展資源環境審計工作提供指導;二是召開一次資源環境審計專題研討會。
(七)籌備召開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完成學會換屆工作。
本屆理事會將于2014年底屆滿,年底前要召開會員代表大會進行換屆。做好學會換屆籌備工作,是學會2014年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一定要緊緊依靠審計署的領導,依靠各位理事、廣大會員和各級學會組織協同配合,盡職盡責、善始善終、扎實工作,完成好換屆任務。一要研究制定學會換屆工作方案,報請審計署黨組批準后組織實施。二要認真總結本屆學會工作經驗,著眼當前學會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提出今后一段時間學會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在此基礎上起草好學會工作報告,以通訊方式召開一次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會議進行討論,修改后提交會員代表大會審議。三要按照審計署黨組批準的換屆籌備工作方案,組織好學會第七屆理事會理事人選的推薦工作,為開好會員代表大會和發揮好新一屆理事會職能作用提供組織保證。四要做好修改中國審計學會章程等方面的調研和準備工作。
今年12月是中國審計學會成立30周年。30年來,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和審計事業的不斷發展壯大,中國審計學會在組織開展審計理論研究,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理論體系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積累了豐富經驗,需要很好進行總結,以推動學會工作不斷開創新局面。為此,2014年學會要認真組織編寫和完成《中國審計學會30年大事記》。大事記初稿形成后,將采取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征求審計署、各地審計機關、歷屆學會領導及有關方面的意見。大事記將公開發布。